贵州惊喜:
家家是景点,人人是导游,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
省委、省政府决定把第三届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放在西江召开,给这个千年古寨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也向外界传递着一个声音:贵州要打造世界级的乡村旅游精品。投资上亿元,对一个村的可进入条件、旅游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在贵州旅游史上史无前例。西江家家搞旅游,人人参与旅游的事实证明,这步棋走对了。
当初,贵州到省外主要客源地举行旅游推介会,当地媒体的记者总要问“为什么要把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放到一个村来开”,今天走在西江,这个问题的答案一目了然,乡村旅游的品质提升需要平台,需要集中力量。
旅发大会后,西江成立了景区管委会,政府将旅游事务全部移交管委会管理。而政府职能,则围绕旅游抓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将用5年时间,逐步完善景区旅游功能,把西江打造成5a景区。”王时标说。
西江旅游发展总公司3月上旬也正式组建,肩负的使命是开发项目,开拓发展,把景区更好地推向市场。“走公司+农户的模式,把家家户户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西江景区管理局副局长石芳说。
为带动村民参与旅游的积极性,镇里把节假日的各种旅游活动交给村委会和村民来承办,经常召开西江村鼓藏头、活路头、寨老和村民代表会议,商量旅游发展大计,通过他们把村民引导到参与旅游活动中来。定期对商业店铺和农家乐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规范管理和服务。
旅游业带动了西江文化内涵的提升。西江小学民族文化开进课堂,兴办苗族刺绣班、芦笙班和歌舞班。从2006年以来,省社科院开始在西江进行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成立了纺织、刺绣、古歌、老年芦笙、民间歌舞等苗族文化传承基地,通过各种民族民间活动的展开,既让游客体验民俗文化,也保护和传承这些苗族技艺。
旅游兴,经济活。杨永红在距离西江村10公里外的连城村建了一个鱼塘,“西江好多农家乐都来我这里要鱼,又新鲜又便宜。”今年他又在鱼塘附近的地里种植蔬菜,“当然是供应给西江。”
去年,西江镇新增茶园3100亩,并引进了70亩反季节蔬菜种植项目。临近的猫鼻岭、营上等村,从事种植养殖业的农户也越来越多。
街上店铺的增加,带动了雷山县芦笙、银饰、刺绣等手工艺品制作的发展。
旅发大会前,第三产业在西江镇只占20%,如今已达到40%。
采访中,省旅游局局长傅迎春说,“贵州发展旅游,一定要走精品化道路。西江通过打造精品,形成家家搞旅游,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大使的格局,创造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