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上午8点半我们从安顺出发,到了镇宁县丁旗镇才9点半钟。
得知丁旗镇官寨村有座“白骨塔”后,我们深感震惊,急匆匆地赶到了154年前的白骨塔发生地~官寨村。
当时有千名村民在这里集体跳崖,它也揭开了154年前官寨村,遭遇屠村的一段惨烈而悲壮的历史......
石塔内,敛有上千具尸骨。
石塔为二屯八角形,属攒尖封顶石塔。
塔前立有一块石碑,正面刻有“白骨塔”三个字。
从石碑右侧所刻的字中可知:
“白骨塔”建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高2丈1尺,直径1丈1尺。
“白骨塔”右侧11米远的地方,还有一块石碑,上书“白骨塔序”,塔序中记载了修建“白骨塔”的原因:
同治十年(1871年)的一天,甘肃提督陶茂林奉命镇压镇宁扁担山一带的布依族起义,途经官寨时,发现官寨村背后的后山屯山下,尸骨遍野,惨不忍睹。
于是,陶茂林决定修建一座石塔,将上千具尸骨收敛入塔内。
石塔最终于同治十二年建成,
所有亡灵得以安息。
后山屯,千名村民的葬身地。
我们不清楚的是,当时这里为何会尸骨遍野?
难道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惨绝人寰的灾难?
一直研究官寨历史的丁旗镇中心学校党总支书记汪希鹏为我们揭开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悲壮历史......
清道光元年(1821年),统治镇宁扁担山一带的温土司将治所从扁担山普里搬迁至四面环山的官寨。
同治五年(1866年),水城苗族首领黄金印率众先后攻打郎岱、落别后,于3月18日来到官寨前。
攻打了5天后,官寨城门被攻破,温土司及家人被当场杀死。
之后,城内上千百姓纷纷逃往村后100多米高的后山屯上躲避。
后山屯上建有防匪的工事,黄金印及部下无法爬到山上,他们便将这座山围困起来。
几天后,山上的村民又饥又渴,村民试图用绳子吊着装满银子的陶罐到山下,想给围困他们的人换水和粮食,结果银子被拿走,黄金印的部下或将陶罐摔碎,或装上屎尿戏弄村民们。
绝望后,村民集体抱团跳崖。
10余天后,饥渴难耐的村民们在绝望中~开始逐一跳崖自杀。
一时间,官寨后山呼天号地,有父子、夫妻及兄弟姐妹抱团跳崖的,也有一家几口抱团跳崖的,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几个月大的婴儿,无一幸免。
不久,后山屯下,血肉模糊的尸体便堆积如山。
据称,哀叫声持续了一天才结束。后来,出没的野狗、野狼等将村民们的尸首叼得遍地都是。
汪希鹏说: 当时官寨的百姓,幸存的只有七八人,这些幸存者均因走亲戚或外出做生意,才躲过了一劫。
当地的温土司一家被杀后,这一带从此结束了400多年的土司统治。
五年之后的同治十年,因扁担山一带的布依族反抗清政府,朝廷便派甘肃提督陶茂林镇压。
途经官寨看到这里尸骨遍野后,
动了恻隐之心......建了这座塔。
1983年12月,“白骨塔”被镇宁自治县人民政府立为县级文化保护单位。
据悉: 为纪念这段历史,镇宁布依族同胞的蜡染作品中,还专门有“白骨塔”的图像以示缅怀......
如今的丁旗镇是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下辖的第二大镇。
1994年,丁旗镇被列为全省“双百”小城镇建设试点乡(镇)。
1996年荣获贵州省人民政府授予“贵州省先进乡(镇)”称号。
该镇地处安顺市与六盘水市交界处,毗邻六枝特区和普定县,辖区面积115.175平方公里,下辖辖5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12个自然村寨,211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4万余人,主要以汉族、布依族、苗族、仡佬族等,其中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57%,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
丁旗镇位于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北面,距离县城城关镇14公里。境内水资源丰富,拥有国家大中型水库桂家湖,供给全镇以及镇宁县城的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境内还有红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镇宁主要税收来源)以及宏发、大营、黔镇煤矿等工矿企业以及柳江集团设立的绿色鸡蛋生产基地。沿丁旗镇商贸大街有近百家粮油加工个体工商户,产品辐射周边10余个市、州、县(区)。
丁旗生产的大米以及压榨菜籽油远近闻名,很多经销商慕名前来采购,然后销往全省乃至全国各地。
农特产品生姜、花生、西瓜、地萝卜、西红柿、水蜜桃等远销省内外。
近年来,丁旗镇正在筹措、启动、实施新一轮小城镇开发建设、塘堡开发式扶贫、镇丁线农业综合开发、丁旗粮油产业整合等。
交通方面,S102省道(大威公路)、镇(镇宁)普(普定)公路横穿境内,六(六枝)镇(镇宁)高速在丁旗设有匝道。安顺、镇宁两条输电路同时供电,为丁旗发展一、二、三产业提供电力保障;
全镇开通了程控电话、宽带上网。电视覆盖率达100%。
这里的交通便利,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商品经济活跃,造就了丁旗镇在镇宁自治县经济重镇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