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的可爱,在于很多很多的角落,一个转角就可以把喧嚣远远抛开,在这些幽静处,时间轻轻滑过,不是了然小镇的岁月如何斑斓,是在人来人往间,努力看清自己的轮廓。
青岩距离“高原明珠”花溪不过十来公里,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青岩在多数人心里籍籍无名,只是历史教科书上的一个事件。
大学时,老师提到“大文化”的概念,说到各类文化的融合共生提到了青岩,当地居民家中既有圣母像,也会在门楣上贴着“秦军胡帅”的门神;小镇里既有天主堂、基督堂,也有寺院、道观。很多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单靠想象无法清晰,于是在初夏的清早,换了两次车,到了青岩。
永记得踏上小镇的石板街时,晨风轻扬,似乎还有薄雾停留在街巷,那份不被打扰的静谧,有邂逅的惊喜,有恍惚,还有一点点不可言说的喜悦。
那个时候的青岩,还没有旅游开发,估计只有极少“寻古探幽”的好事者轻轻地来,默默地走过。小镇上的居民对于外来者淡淡的神情,让彼此都自在。
走着走着,晨雾散尽,一切变清晰。石板街被岁月打磨出别样的光,走上去发出的声响那么清澈。屋檐、墙缝里冒出的闲花野草迎着微风摇曳生姿。简陋的小教堂,静默无言的石牌坊,弯弯曲曲小巷里的墙垣,走在时光里,曾经的含情脉脉又或是惊心动魄,是若有若无的风过尔。
每一道短暂的光阴,都镌刻着属于那个时刻的味道。
有一段日子喜欢到青岩定广门的城墙上放风筝。在城墙上把风筝放上天,等风筝在空中飞得平稳了,放完所有的线,就把“摇子”找一块石头压着或是系在什么东西上固定着,就可以解放双手,坐在一边发呆。看看天上摇摇晃晃的风筝,看看小镇里屋顶上升起的炊烟,看鸟儿掠过天际,看城外不时驶过的汽车。其实很多时候,不是确定要看到什么,眼睛那个时候是自由的,而心是空的。
没有去想是不是有人也这样在这里放过风筝,没有“前不见古人”的感叹,也没有预设的寂寥怅然,只是在那里。那个时候,流行的歌里有一句歌词“人说恋爱就像放风筝,如果太计较就会有伤痕”,那个时候完全不懂,就算天天听到也不过是一首歌而已。在定广门上放风筝,要想到什么,也是武侠书里,城池被围用风筝解围的故事。
有历史源流的小镇,它的诞生离不开军事与经济的需要,青岩也如此。青岩在明初始具规模,小镇没有经历过什么战事,交通、经济、文化给这座小镇留下更多的痕迹。熙熙攘攘的过客,进城出城,这里是驿站是漂泊旅途中的临时落脚点,是涤去仆仆风尘的处所。多数人会离开,只有极少数的会选择留下。留下的安家置业,在小镇里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或许是一个姓氏家族的绵延,也或是一种外来技艺的生根,又或是一种生活的习性,最明显的是文化的刻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