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初始,我去南明区永乐乡水塘村参观李端芬陈列馆后,于5月12日写出《李端棻的教育情》一文发表后,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去年的6月5日又受省警官学院刘枧主任及刘佳心的拜托,按照他们的要求: 他们要在6月10日这天有数十人到永乐乡,要求参观李端芬陈列馆和4个观摩点,中午饭后进行讲座,下午饭后再返回的顺序进行。
我又于去年的6月7日(全国高考第一天)上午九时,再次驱车,前往位于贵阳市南明区永乐乡水塘村、阿栗村联系。为6月10日的数十人的到访参观李端芬陈列馆等活动带路。
为他们联系了参观点和餐饮休息地而行。
当天到了永乐界牌旁的农家乐~忆味轩,与周主厨协商好,6月10日我们先参观李端棻陈列馆,再到盛产桃子和桃文化而闻名水塘村及石笋沟水库后再进行讲座。
在永乐二中,我与学校的秦仲文老师联系好来他们学校参观李端芬陈列馆等。他表示支持,特意安排专人负责接待。
我又向贵州省扶贫开发生物技术基地龙步天主任告知他们来参观其基地后,均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和支持......
我记得当时与他们在交流中,我们都一致认为:
李端芬直言不讳,善长书法。
谈到他在1872年,出任云南学政时,正当云南政局混乱,文教事业每况愈下,跋山涉水,足迹遍全省,认真考核各地生员,多方促进。不数年,云南的文教大有振兴。
因文学而受清同治、光绪两朝皇帝知遇,他历任山西、广东、云南、四川及山东等省 乡试主考官及顺天乡试、会试总裁。全国会试副总裁......
事隔一年多,今年的5月18日,我们一行3人,又第五次驱车到了南明区永乐乡水塘村和永乐二中(刚改名端芬中学)食堂二楼,再次参现了李端芬陈列室,这与去年我们参观的时候的陈列展品大同小异。
只是学校的地面全部是用朔胶铺设的,十分鲜艳美观......
我们与该校领导坐谈后,她告知:
下周一(5月21日),他们有活动:
端芬学校提供场地,在学校举办并展出乌当区著名收藏者的数万份报刊藏品,在学校展出时,希望我们也来参加......
离开瑞芬中学,我们驱车到了贵州省扶贫开发生物技术中心基地,与基地负责人王朝森详细交谈了精准扶贫和当年省委知青房的情况......
想当年:深山里有许多自然的美味,留在记忆深处的一是刺莓,一是地瓜。两种野果都是天然上品,甘甜清香,细腻润滑,美入骨髓。
地瓜不是甘薯类植物,是藤蔓性植物,贴地生长,多于土壤瘠薄地带,子实如算盘子大小,成熟期呈殷暗红状。
刺莓有多种,三四月份有薅秧莓(本地叫潘),六七月份有白刺莓,最好的是白刺莓,有拇指尖大小,由许多小珠组合,呈鲜红态,太阳的照耀下,如耀眼的宝石。
我们几个大男人发现路边薅秧莓,不禁童心又生,纷纷下车釆摘,我说这叫不忘初味,感而吟七绝一首:薅秧潘魅大男孩,车上纷纷急下来。笑觅林丛珍美味,初心不泯永于怀......
我们在返回的路上,又听说该村还有一个方家大院的老屋建筑,我们彼感兴趣,马上又驱车1公里去看了看,发现了让人遗憾的场景:
方家大院古建筑 房破楼斜,已无人居住成危房。在遭受日晒雨淋后,雕刻的门窗和图案已破损难辩。
四周的杂草众多不说,房子的石雕早巳被人为破坏......路上没有一个指路牌。
当时我们东寻西找,才发现了方家大院的,它被杂草野刺、和麻挡住,根本过不去,叹息之中,远处看见一栋房屋窗玻璃脱落,破烂不勘,另一栋四门大开、搖摇欲坠、东倒西歪,十分危险......
两栋房全部灰层满面不说,门窗损坏严重,一遍狼迹......有好几处被人用粗黑笔在墙上写的字和被人为涂鸦......看来真有些年头无人管理了......我们心痛失落之余,恋恋不舍地离开这两栋古屋.....
我们只好在附近照了几张像片,遗憾而归.....。
我们想:
永乐有这样的优势资源,他们在保护方面不敢恭维。
也可能是附近的景点(情人谷等)太多太有名,而把它淹没了,还是人们对它厚此薄彼,缺乏保护意识?
否则,不可能像今天这样,让这些资源不仅白白地浪费掉了,还使游客对此景点产生失落感.....对当地的村民和政府部门造成了不好的映像......
这也是我们“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的一个痛点。
是旅游公共设施及服务方面的短板、不足和隐忧......
无痛不变,无痛不新,无痛不进.....
希望当地政府高度重视,举一反三,引以为戒,及时改进,挽回不好的形象。
我建议: 当地政府部门应加强景点的管理,可将此景点的这两栋古房子整修一下,在路上多设几个指路牌,把寻找景点的路修一修,杂草拔一拔,以方便游人,积极帮助当地提升旅游服务及质量,从而达到全面提升贵州省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初衷。
要知道: 我们的农业旅游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其要素组合的运动方式,是其要素结合在一定时空中的运动方式;而其有序地、理性地、健康地向前发展,则是这些要素和谐作用的结果。
因此,当地要发展农业旅游,必须研究其要素和谐问题。
不能像今天这样让游客无功而返,一遍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