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南明桥,就是贵阳市南明区甲秀楼上的桥,贵阳人都知道,个个均知晓......
它是贵阳出城的一座重要的桥梁,还是贵阳的一个地标......
南明桥耸立在老贵阳南门城楼下的南明河上,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
这座古老的石桥,虽然没有赵州桥久远,没有赵州桥的名气大,可是在贵州和西南一隅,还是有它的一席之地......
南明桥始建于明朝永乐二年,系威镇一方的镇远候顾况所建,距今已六百余年了......
南明桥初名霁虹桥......
崇祯年间改称襄阳桥......
十五世纪中叶才因南明河而改为南明桥......
贵阳方言" 明,门"接近,加之桥又处于南门,因此一般老百姓就误喊南门桥......
六百多年的南明桥故事多,事件频发,它见证了贵阳的兴衰,也是了解贵州的一个缩影......
初建时的南明桥不宽,共九孔,桥面铺石头,不平整但踩踏得锃光瓦亮。桥两旁石栏杆的立柱上,都立雕一个佛头,且各不相同......
六百多年的日晒雨淋,很多佛首已风化斑驳......
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贵阳人口暴增,车辆过往达到空前数量,桥已不堪重负......
抗战胜利后,杨森主政贵州,做了一件好事,就是改建了贵阳的南明桥.....
当时他向交通部提出申请,得到了一笔专款改建南明桥......
改建时为了最小程度影响两岸交通,市参议员提议搭建浮桥......
于是在桥基两边,用上百个空汽油桶连成一线,上面搭上本板,供人们临时通过......
由于搭建浮桥的经费是马棚街、箭道街民众集资,过浮桥者要适当交费,人们要交买路钱......
(无独有偶,解放后的1958年贵阳要建十年大庆建筑之一的朝阳桥,也是采用空汽油桶铺木板而成浮桥的方式,人们也不用交买路钱了......)
1947年南明桥改建竣工,改名中正桥,杨森还亲自题写:
“ 中正大桥" 四个字刻于桥侧......
桥身比以前长了,桥面也宽敞多了,成为老贵阳出城的重要通衢......
(南明桥在解放前夕的1949年11月,当时贵阳城正迎接新中国的曙光之时,南明桥在隆隆的炮火声中几乎毁于一旦......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兵团杨勇率部西进,解放贵阳,国民党残部企图炸毁该桥阻止解放军前进的步伐,但是在中共贵阳地下党组织干预下,制止了这一恶行, 使南明躲过一劫,保存完好......)
可惜的是: 当时南明桥翻修好了,原桥面立柱有几百年文物价值的神态各异的佛头,都成了修新桥的石材而永远消失了......
成了我们难以寻回的记忆了......
南明桥东面是一个很宽的圆形坝子,曾是月城和城门,抗战时期人口暴增,贵阳亟待拓展,月城城门逐渐拆除......
紧挨桥头东面,曾塑有汉奸汪精卫,陈璧君的双人跪像,让市民唾骂泄愤......
像塑好后,又以十二根铁柱围起来,用铁链连接......
跪像比普通人略高,表情奸滑......
背后立石牌一座,上刻汪逆兆铭夫妇跪像八字......
下为青石碑,刻有国民政府通缉汪精卫令全文......
同一年国民革命军一O二师师长,经国民党中央批准于南明桥南面的阳河大沟旁,修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南明桥两头的一忠一奸,对比鲜明,卖国贼遗臭万年,爱国者流芳千古......
遗憾的是: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纪念塔和汉奸跪像都己经烟消云散,使贵阳厚重的文化薄了一层,单薄不少......我们还能寻找回当年的影子吗?
人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