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开阳县的冯三镇。
冯三最初叫马江山。
明初开设乖西长官司时就是正长官杨氏辖地,隶属贵州宣慰司水东宋氏。
1630年宋氏叛乱被平,改土归流后设置开州,冯三仍属杨氏管辖。
据清末《乖西杨氏族谱》载:
1635年开州文庙、武庙新开祭祀,知州冯印澍与乖西长官司正长官杨光绶商议,在马江山开场,因是由冯提议,故命名为冯公场。
(冯三开场在1635年。
1631年开设开州时黄嘉雋任开州知州,到1643年布依族阿辛起义攻毁开州城黄嘉雋战死,似乎黄嘉雋任开州知州长达12年,其实并非如此,因为明代官制规定流官一般三年考核一次并根据考核情况决定升降或平级调任他处,1635年有冯印澍任开州知州,可见黄嘉雋曾调任他处,1635年后复任开州知州)
冯三开场时,土司杨光绶出银80两,买土人黑阿舍土地一片作场基。
因场基不够,又饬令当时的大户黎文奎出银40两,以作场基另外半片之价。
场上的盐摊子每年认盐28斤,杂货布摊等各样摊子每年认钱5000文,作为杨司和冯三场维持之资。
自清初以白马为中心的丹砂经济逐步繁荣后,冯三王比一带不仅有丹砂矿,也有冶炼水银必须的焦煤,因此经济很快发展起来。
到康熙(1711年)时,冯公场黎氏家族黎昂首次中举成为解元(贵州举人第一名),外任知府,于1725年回乡捐资把冯公场改为乱石镶砌,全长74长,宽1长7尺,市场改建后划归开州思里,不再隶属杨司。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乖西长官司革除,冯公场属七区马江山。
1914年随七区一起改属紫江县。
1929年改冯公场为冯公镇。
1930年,合冯公镇与三合乡(今冯三镇三合场)为冯三区,并改归开阳县。
1936年,抗战胜利后,由队长周绍南重修街道,除主街外还有岔街3条,街上有三圣宫、县粮仓、学校、联保办公室等主要建筑,并有猪市坝等重要街区,奠定了冯三街道的总体布局和基础。
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时,冯三区改名为冯三镇至今。
冯三赶场已有380多年历史,当时与冯三同时开场的还有狗场(今永温镇),也是乖西土司杨光绶所开,开场过程也基本相似,这两个场,可以算作开阳境内开场较早的集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