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新域名
www.66gz.cn

您现在的位置: 贵州旅游在线 >> 人在旅途 >> 正文

筑城化龙桥

  筑城化龙桥,位于贵阳贯城河上游,横跨在北门城外“轩辕巷”、与新东门街(今云岩区黔灵东路)两坡脚的急流上,东西两直线 路陡窄狭,石砍梯路……

  相传这桥是明朝天启年间扩大市区增设四门时,由附近居民筹款修建而成,历史悠久,迄今四百余年……

  造桥者,以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全部用石砌成一桥三硐的石拱桥,桥下流水清清,碧波粼粼,鱼儿戏水,互相逗趣,修闲自得……

  20世纪30年代以前,在慈悲为本的思想支配下,许多善男信女不忍杀生,买鱼“放生"者不少。

  所以,不论井里、河中鱼多如云……

  中硐两边分水桥墩,约两米高,既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不易被水冲毁,也减轻桥身的重量,节省原材料;

  不仅坚固,而且美观。

  桥硐北角有一阴潭,约0.33米宽,硐内暗无光线,有滴水声,鱼儿出没无常,不时跃入河中,人们称为:“鲤鱼跳龙门”。

  围观者络绎不绝,是一奇观……

  桥硐空旷 高大,顶端悬挂一双交叉宝剑,银光煜煜,人们称为“斩龙剑”。

  两剑交叉中心上端置一红绣球,谓之曰“宝”。

  故有“二龙抢宝”之语言,说明龙最喜欢“宝”。

  为什么要命名为“化龙桥”?

  有两种传说,一说:

  龙出潭时洪水爆发,桥梁多被冲毁,故设此宝诱斩之,以保安全。

  另一说:

  人们为了当年五谷丰登。祝愿风调雨顺,不误万物生长,达到秋果丰硕的目的,故每年春节人们庆祝当年的丰收,企盼本年的丰收,各条街都要玩龙灯,每年正月初九亮龙,敲锣打鼓,耍“五子鱼"、“七星鱼”,配上一些“春”之类的盆景和花亭,人样猴儿在招捍上翻各种跟斗,放爆竹,敬神,舞龙队,放泥台花,真是烟花弥漫,热闹异常,每天夜暮降临,玩龙者要玩到深夜,直玩到十五元宵节止。

  十六日才通通送到“化龙桥”的河坝上、祭天供神、锣鼓声、唢呐声,诵经声响彻云天,然后才一一火而焚之。故称为“化龙桥。

  桥东一硐,囿于岩石之阻栏,流水不入,为乞丐据为食宿之地,每至深夜,灯火煜煜,炊烟袅袅。相传:

  有一才子望桥沉思,人问其故,答曰:“为桥作对,写下了上联一桥三硐两流水’,下联冥思不得其对”,一时成为筑垣绝对。

  后来四个贡生,酒后过桥,其中一人因右眼失明,眉头一皱,记上心来”更问其中三人说:“并非绝对,为我所成”。

  三人奇之,请道其详。生曰:

  “四人八目七眼睁”。众人皆曰:“妙对”。而今传为佳话。

  岸畔绿树荫浓,垂柳袅袅,郁郁葱葱,峭壁挺拨,净态雄伟,象一排玉笋直刺天空,群鸟不时立于巅上,或翱翔于晴空,或戏水于碧波,一叶孤舟,逆水而上,两支水老鸦,捕鱼,又谱出了交响乐章,描绘着幽美图画;

  不知吸引了多骚人墨客为之陶醉,为之歌唱。

  无怪乎,旅黔川人看中了这幅幽静而秀丽的环境,兴建四川会馆于斯地,成为四川同乡欢聚娱乐之园地。

  只因军阀混战被驻军破坏,残垣破壁,瓦砾片。

  戏台倒塌,破烂不堪。

  1929年为贵州省主席兼二十五军军长毛光翔所租用,举办贵阳私立导文学校,该校校歌首段就赞美了这个地方:“长城以北,山水带玉,是我贵州之.明……."

  导文中学是一所"文事而兼武备”的学校,选就了不少人才,分布在党、政、军、学、商各界,在贵阳放出异彩这是后话……

  1921年,“光裕典”老板文式如,是当时总商会会长,曾任清末时宪政党的要员,专管教育经费。

  在石林中选了当河中之一座石岩,雇石工于顶端处,平整了0.7米宽、0.35米高的地方,自撰“挽澜"两个大字,刻后用红色填成红字,大有“挽狂澜于既倒,作中流之砥柱"之含意,文氏为了保持河水常清,每年雇工清理泥砂,直到逝世而终结……

  桥南,囿于岩石之限制,河面窄狭。

  急流溅花,每逢山洪瀑发,河水泛滥,两岸居民深受其苦,广东街(今中华北路北段)建屋而居者,则源从河底砌石阶7米多高,才建地上物,有的人家还顺阶而砌砍。可以垂钓,亦可洗涤,站在石阶上,凭观对岸熙熙攘攘之人群,增趣不鲜。

  桥上,用石方扣成石栏 约0.5米高,平面0.3米长,行人至此,可以休息聊天,还可小吃解馋,攀峭壁,览怪石,看阴硐,戏鱼儿,不亦乐乎!

  桥中靠南有土地庙一座,土地公婆坐镇其中,桥头北段设一化钱炉,供附近居民烧字纸,焚书笈,祀孔孟如神圣……

  化龙桥经过四,五百年的沧桑,1941年贵阳废县治改市治,由于抗日战争的转变,贵阳成为抗日的大后方,省外各机关,学校、工厂商店纷纷迁入,人口由十余万增至三十多万,市场繁荣,拆城墙加宽公路、势在必行,拓宽轩辕巷、新东门街、填高“化龙桥”、仍是沟通东西交通的主要桥梁。

  遂于当年春天兴工、秋末完成。

  在原桥的基础稍事加宽为15米、高19米。(提高6米),全长38米的水泥路,中间行车马、两边人行道、土地庙迁至桥北面河畔、土地公婆仍然享受人间香火,斩龙剑不知何处去了、无水硐填成隧道、成为四川路与和平巷交通要道、桥东两头,砌石砍梯路,行人自由上下方便。

  桥栏改成一米二高的水泥空心栏,面貌一新成为贯城河最高的桥梁。

  解放后,土地庙、化钱炉、被拆掉,绿树被砍伐,现在化龙桥已面目全非了, 河岸空地被乱搭屋占用、在整理护城河时期,在河坝中修了一个栏河堤坝、以滤清河水……


旅游新闻报料QQ群:131380194
 
 
 
 
 
作者: 秦仁智 文章来源: 贵州旅游在线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19-02-21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内容
贵州旅游在线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广告服务隐私保护招贤纳士合作伙伴网站团队帐号信息

本站为中国景观村落和经典村落景观评选申报贵州工作站
贵州旅游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法律顾问:腾辉律师事务所 
  旅游业务:贵州黔中行旅行社 旅行社许可证号:L-GZ00397 icp 网站备案编号:黔ICP备10200780号-1 gabeian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380号
电话:18985589677 地址:贵阳市南明区晒田坝路鸿源居6栋17号 邮政编码:550001
支持单位:贵州省民主建国会 贵州省艺术摄影学会 贵州省写作学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黔B2-20030008  黔新出网版准字006号  贵州省通信行业协会理事单位
广告代理:贵阳金钥匙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手机:18985589677 
贵州旅游在线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