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城朝阳洞,1937年三月贵州文献征集馆编《贵州名胜古迹概说》一书第25页收录有条目及介绍。
《贵阳文物志》第二辑载:朝阳洞位于贵阳市郊的片子山半。
据史志(《大清一统志》)记述:“朝阳洞在城南二里, 爽垲可供游览,下有龙泉,洞中悬岩滴乳,间有青绿缀于石上”
“洞有石为盖,经六七尺,别有小穴,入有石楼,楼有石罅,上透天光”。
当年还有刘韫良“朝阳洞“诗联:苔径晓朦朦,云外鹿骑,采药宛逢高士; 梧冈春霭霭,日边凤哕,扫花遂约仙人。
陈鼎《黔游记》载:
“洞幽深四十余里, 秉三日炬可尽其胜矣。”
足见此洞因引人入胜而被人们判若仙境。
陈鼎每临黔中胜迹,有时会写出相当夸张的妙辞,油榨街的观音洞,就被他写得神乎其神,洞长至黔南,还引来后世的文字官司,这是后话……
《贵阳市南明区街道志》对朝阳洞描写道:
位于:“海拔1176.7米 片子山腰的朝阳洞,又名朝羊洞,洞穴自然形成,高约8米、宽约7米、内宽约14米。
原洞内左侧有一洞,在洞口对面的石壁上悬吊有一状似“羊”形的钟乳石,体态逼真,有泉水不断从石羊嘴里游出,而洞口朝着‘石羊’,故名‘朝羊洞’。明成祖朱棣游黔时始建为大殿并改名朝阳洞至今。”
从片子山脚拾级而上,曲径通幽,直达洞口。
清代道光年间,曾有人在洞口顶部横书“天然胜景”四字(制于道光申年六月)。
洞口两侧和上方石壁上雕刻有二龙戏珠图形,洞内顶部有“万福来朝”“天阳平寺”石雕刻字。
洞口左侧高约二丈的悬岩上,有1896年八月十五日长白山人庆均书写石刻的“朝阳”二字,其字体苍劲有力,今也赫然在目,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
朝阳洞在明、清两代不仅是佛教朝拜之地,而且是贵阳城南的重要名胜。
明代贵阳诗人王训有《朝阳洞》曰:
朝阳仙洞若蓬莱,万朵芙蓉顶上开。
里面天窗通日月,外头云路隔尘埃。
岂无栖鹤千年树?尚有盘龙五色台。
多方游人看不尽,留题须待我重来。
1939年,国民党航空第五总站站长邓志坚、空军司令周至柔下令在洞内修建汽油库,洞内庙宇、殿堂、楼阁、佛像等均遭严重破坏……
如今去寻访,感以城市变迁过大,作如是描述,想必会更具体明确些:
朝阳洞坐落于贵阳市沙冲路与朝阳洞路 望城坡方向 山间半坡上,从大环境来描述: 是沙冲路电视机厂一段贵阳市第廿九中学后山望城坡一隅,在金品酒店斜对面,从朝阳洞12号 隆成快捷酒店进入,贵阳市的1.5环 公路桥 其实就从 洞下不远横过,也很方便观看旅游……
在当地了解到,朝阳洞在民国年间,山脚一片延续至金品酒店一带的山坡,均是其地盘,洞口这边为寺院,金品酒店处为立塔之地。
有一年,国民党乱抓兵,窜到朝阳洞寺院,寺中有老小僧人,当兵的看小僧年青,把小僧强制捆绑抓走,老僧泪流满面也没能挡住兵匪恶行。
后来,小僧跟国民党兵一道逃到台湾,战争结束后,小僧还在台湾重新出了家,到了上世纪80年代,小僧思念老僧心切,盼望着回来打听他的师父,随着两岸关有解禁,小僧终于来到了朝阳洞。
此时物是人非,人亦早逝,小微已是古稀老人,沧桑岁月,老泪横流,追思不尽,十分感人……
朝阳洞被誉为“天然胜地”、除了洞内奇观,还因为当时此山此景都很引人入胜,十分罕见……
片子山与铜鼓山、文笔峰相伴,气势雄奇,更兼古朴幽深,苍翠浓荫……
有石阶曲经直达朝阳洞口,沿路还残存3座寺观遗址、山腰有桂花井一口,泉水清凉甘冽,游人均在此品尝,附近人家更在此饮用……
现在,清泉仍在流淌,石阶也还残存, 而昔日修竹茂林,却已荡然无存……
洞口已被水泥封闭并写下(永久封闭 违者依法查处 二O一八年十月十八日)……洞外的建筑物已经全被撒掉,破旧的木头 砖石 亮瓦一片狼迹……只剩下几棵苍老败叶的皂角树在寒风中述说着筑城朝阳洞的兴衰……
筑城朝阳洞何日恢复,人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