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们从六盘水市出发,沿水盘高速公路,1个小时后就到了盘县城关镇……
“历史上,水城的建设和铅锌矿的开采有关;六枝(古称郎岱厅)的开发和道路交通有关。六盘水境内,真正和明朝有紧密关系的是盘县,以前的普安州。”
六盘水市作协主席许雯丽就是盘县城关镇人,她说。
盘县“历史文化名镇”城关镇,曾是盘县县政府所在地,位于六盘水市盘县境地中部。
在这个8.1平方公里城区面积上,留有27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遗址遗迹14处,70座明、清、民国时代传统建筑,驿道文化、屯堡文化、儒家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美食文化、民族文化等多元文化聚集。
雄伟的明代城墙、古朴的街道、众多风格多样的明清建筑,这里是明清历史文化的实物载体。
探寻六盘水市600年城迹,就从这个古镇开始……
始于元代修筑的驿道,穿城而过,到明朝时,中央王朝把滇黔驿道当做边防的生命线,这里的军事地位空前提高,有“滇黔锁钥”之称。
1381年,30万明军平定了云南后,据《大明一统志》记载:1390年,贵州建省的前夕,在此建普安卫城。
“普安卫城不是今天的普安县。”许雯丽说,初为土城,后建成石质城堑,典型的明代贵州地区的军事屯堡。到了清朝宣统年间,改名为盘州,沿用至今俗称“盘州古城”……
盘县城关镇一如既往的繁华热闹。……
沿着不宽的人民路走着,明洪武二十五年筑成的普安卫城城墙及北门楼,依然屹立在这一片繁华嘈杂中……
登上高9.9米,宽39.6米的古城墙,著名的“滇黔保障”,早已失去了它的军事功能,透过从前用来查看敌情和射箭的垛口,能看到的只有鳞次栉比的居民区,此时看到的是质朴、宁静与从容……
北门鼓楼现完好,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底层双步回廊……
用联拱法修筑的门洞,拱跨5.87米,车辆、行人来来往往,抚摸墙壁,斑驳的石块呈现出年代的久远……
“这里曾有东雍熙、南广居、西崇仁、北镇远四座石拱城门,现仅存北门普安卫城墙有1100多米长,是贵州省建筑年代最早,且保存较为完好的明代城墙。”同行的同志介绍说……
据《盘县城关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这里是一座明显的军事重镇历史格局:城如古钟、路若鱼骨、房依山势、左文右武……
古城坐落于凤山东坡,西高东低,披山带河,城如古钟,形势险要,足以进攻退守……
道路随地形曲直,形成如鱼骨状的路网格局,“丁”字形相交,具有典型的军事要塞特征。房屋依山坡走势而建,文庙、武庙的布局遵循“左文右武”原则,形成整个古城丰富和谐的传统风貌……
“大量汉族移民的到来,使普安府州儒学昌盛、文教渐兴。”同行者说。
我们在古镇探访的第二站,是位于城关营盘山东麓的普安州文庙……
到了山脚下,一座古井首先吸引了大家,井口古朴,清冽的井水里,倒映着依山而建的庙宇,两三个居民正在泛光的石板上清洗着衣裳。
“春禽啼树野花落,雪瀑挂崖岚翠浮”、“满地白云无径路,一溪流水隔尘埃”。
借助普安州明朝前期诗人杨彝留下的诗句,让我们领略了600年前盘县颇具特色的山林云雨和牧樵生活……
镇文化站吴泽琳说:“文庙就是孔庙,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总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是盘县城区内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落之一”……
大家穿过书写着“德配天地”的牌坊,看到了体现儒家最基本思想的仁、义、礼、智、信的“仪路”和“礼门”,中间的花墙别具风格,“这叫花影照壁,有84块凤眼石砌成,用来挡住鬼怪的伤害”吴泽琳介绍说。
沿着百余级台阶,步步高升,走过泮池,泮桥,来到中间刻着祥云和腾龙图案的“云龙石”旁,云龙石两边的路,叫“螭陛”。“也就是御路,在古代这是皇帝祭孔时的专道。
大成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重斗拱”、大成殿后屋脊的“柱升起”、殿内横梁上的“宫式旋子彩绘”,代表着普安州文庙的三个建筑特色,至今为省内仅存……
“三个建筑特色表明,这座建筑完全是根据明清时期皇宫颁布建筑标准修建的、贵州省惟一的文庙,在南方已很难找到这样的实例。”吴泽琳说。
普安州的文庙,与之呼应的文笔塔,延伸的还有凤山书院、万寿宫女子小学……让这里文气激发,人杰地灵,一代代文人骚客走出大山,彰显着源源不断的文化张力。
1638年,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到盘县,在《黔中游记》中记:
“是城文运,为贵筑之首”。明清两代盘县共有17名文进士、3名武进士、184名举人。
日渐浓郁的文风,让这个军事重镇演变为了文化名镇、名人的摇篮。
70座历史民居:
迎来第二次移民大开发……
古镇内现存传统民居特别丰富,名人们的故居,连同遗闻逸事,更让后人津津乐道……
范家公馆是贵州盘县先贤范兴荣所置,他所著《啖影集》,堪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媲美,人称“贵州的蒲松龄”……
现建于清嘉庆年间的范家公馆,背靠凤山山麓,因山势抬升逐级而建,高低有序,重点突出。修缮后的公馆大门坐南朝北,现存建筑面积780平方米。
门口有一对狮子,照壁上还可见旧时的雕饰形象。现存建筑有朝门、轿房、对厅、五间厅、正房、东房和四小天井院等。
另一位文化名人张道藩的故居,位于沿河南路张家坡,始建于1678年,坐南朝北的院落,和周围的老房子相差无异。走进门额,“齐眉合德”悬匾,这是蒋介石为张道藩母亲做寿时题赠,堂屋内悬匾“鸿案偕春”系书法家赵朴初所题。
由大门、过厅、正堂、厢房、客房、明楼等组成的三进院落,总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记者看到,不断有游人到此造访。
张道潘祖籍南京,祖上在明清之际,为避战乱迁徙到贵州盘县。中国近代史文化艺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1926年从欧洲留学回来后,先后担任国民党高层多个职务及台湾当局“立法院长”。
他是一个游子,一句“红云出岫非有意,落叶归根实有情”,道出了晚年张道藩对故乡的一缕情深,游子难归、思绪万千、一生矛盾的心情……
70座历史民居,尘封的往事还有很多……
古镇探访结束之际,城关镇相关领导告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与历史遗存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现。因此,保护什么和怎样保护、处理好城镇的历史保护与未来发展的关系已刻不容缓。
近几年,为使这一古城的原貌再现,城关镇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盘县会议会址、盘县文庙、城隍庙、张道藩故居、北门城楼及古城垣等进行了修复;
今年300米长的古城墙恢复建设工作已经完成……
说到这里,我们都为盘县的旅游振兴而高兴,也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