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那些属于你的心情,只会在特定的时间里绽放。
丹寨,在去凯里的高速路上,一定会看见标示着去那里的路牌。红色的寨子、锦鸡起舞的地方、石桥的造纸、生动活泼的蜡染纹样,这些自己想象的,从别处得来的关于丹寨的点点滴滴,让自己对那个地方一直向往着。
某一天,旁人一句:“会看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你会喜欢的”打动了我。邂逅丹寨,是偶然,也是必然。
正在绘制笔记本封面图样的女子,古拙的铜刀、现代保温锅里温热着的蜡、简陋的小屋,却有着别样的光芒。
厦蓉高速的开通,让原来四五个小时的旅途,缩短到只要不到两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丹寨。杨武乡,是距离丹寨县城很近的蜡染之乡,很多民间蜡染高手就生活在这里。
走进乡里妇女们自己成立的蜡染协会时,屋外的阳光让屋子里的光线看起来不是那么明亮,很简陋的房间里,年轻的女子正在专注的画着蜡样。并不宽敞的桌台,空气里有淡淡的“蜡”的味道,说不上难闻,但也许并不是好闻。
没有底纹,直接用蜡刀在布上看似随心的就绘出让人惊诧的图样,那么些一圈绕着一圈的“涡妥”纹,那些正在起舞的灵动锦鸡,那些说得出说不出的具象抽象纹样,就在铜质的蜡刀下一点一点成型。
面对外来者的惊叹,多数的当地女子,都会羞涩的笑。对于她们,或许我们的惊叹来得有点无谓,本来就是这样的啊,从小就接触的一切,学会画蜡,学着把前人传下来的图样,一样一样的画遍。甚至,这或许都算不上“学”,这是如同平常的劳作,平常普通到无波无澜。
这就是丹寨蜡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纹样——“涡妥”,像水纹,又似植物卷曲的样子。这样的图样一般出现在丹寨妇女传统服饰上。
排到、排莫是杨武乡的两个村寨,是有名的蜡染村。它们离乡里有28公里的距离,但是这28公里的山路几乎要耗去两个小时的时间,一路的颠簸,好在路途的风景还可以看看。尤其是春天去,一路的山谷里开满了桐花,很美;依着山势代代耕耘出来的田地,有最质朴的田园风光。
在排到、排莫去了好几户人家看蜡染。当在木楼的“美人靠”上就这屋外的阳光,看着那一块块精彩的蜡染布时,你会觉得当地的女子是世间最浪漫的女子——亲手纺纱、织布、画蜡、染布,不仅装点生活,也用最费神的方式张扬自己的美。
村子里有一位看上去很老的蜡染高手,她小小的木屋就在路边上,屋子里全是蓝靛的味道,她就在这小小的空间里,画蜡染布。附近的姑娘媳妇,想要学画蜡的都会找她求教。布满皱纹的双手描绘出的是根本无法用言语陈述的美丽。
织布机,可以织出细细密密的“花椒布”(当地的手工布,因有小小的似花椒的暗纹,故名),也可以织出装饰服饰的花带。
丹寨“一日游”,给与我最初的印象与心动,是那抹经过时光侵染的“蓝”,在山乡里静静吐露着芳香的蜡染工艺,是对生活的热爱,是一种信仰——
最开始,只是最简单的开始,用纺锤伴着光影,将时光揉成绵长绵长的麻线、棉绳。然后又伴着单调不断重复的经纬交织,制成粗粗的土布。
那天,抬头,看见自己的影子被光影拉长,粗衣拙布的我,竟有秀气的身影投在地上。有了一份喜悦,没有写在脸上,这一份静好化作手中梭子的伶俐,有了简单朴实的布纹。那一个接着一个的小小花纹,适当的对着光,就会有一份简单的美。
这是属于我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