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穗县瓦寨镇位于三穗县东南部。距县城18公里。
310省道穿境而过。
有苗、侗、土家等十多个民族。
面积91平方公里。
瓦寨镇自然资源丰富。
沅江的支流邛水河畔,绿荫掩映、水天一色, 似一幅壮丽的凤景画卷......从该镇中间穿境而过,河流流量达80立方米/秒......
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的有铁、锰、铅、锌等十多种金属......
瓦寨镇顺洞村地处三穗县大山坡山脉以东、邛水河畔。走进顺洞,顿时有一种“远离市井喧嚣、回归古朴自然”惬意......
“现在顺洞村修竹茂林,满眼绿色养眼养心,这是村民多年如一日坚持封山育林,不乱砍一棵树的结果。”
曾当多年村干的74岁的龙文林对顺洞村的情况了如指掌......
顺洞原名顺安,清置顺安堡,辖4个村,有一个纯粹的苗族村,其余三个为苗、侗、汉杂居。顺洞有一个古老而隆重的节日“八月二十”,寄托着顺洞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八月二十’与邛水河息息相关,是一个古老的生态传承。”
在邛水河畔,龙文林向笔者娓娓道来......
邛水河道上有一条代代相传了久远的地下溶洞河,演绎了一个古老传说......
相传,远古的顺洞人从自然中大量索取,导致生态失衡,因此遭遇了严重旱灾,连续三年不见雨,农作物干死了,河水干涸了。
上天派来犀牛神,住在溶洞河里,夜晚常常跑到村里叼走牲畜。人们对其奇怪的体型和叼吃牲畜感到心有余悸......
“我们要敬仰神灵,祈祷得到它的保佑!神灵喜欢吃牲畜,我们就给它进贡牲畜,让它每天有享用,就能保我们一方水土风调雨顺了。”寨老说道。
听了寨老的话,大家今天送去一只鸡,明天供上一头猪……说来也怪,干旱了三年多的寨子在五月一个夜晚迎来了一场大雨。
从那以后,三天两头山雨绵绵。山朗润起来了,河水涨起来了,庄稼嫩芽也露出来了,田里的稻谷粒粒饱满,丰收在望......
那年的农历八月二十日上午,秋高气爽,金稻飘香。村民在寨老的主持仪式完毕后,开始了收割稻谷。晚上月光初现,村民们端着喷香的米饭,喝着土酒,品尝着丰收的喜悦,载歌载舞,欢聚一堂。
顺洞人在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后,意识到了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开始植树造林,保持生态平衡。从那以后,顺洞人倍加珍惜生态平衡,一代代传给子孙后代:“多植树造林,保持生态和谐。”
在顺洞人世代保护生态环境下,村里曾出现过古树参天、鸟兽成群的景象。
龙文林说,大炼钢铁时,需要大量木材,村里为此大量砍伐树木,山林严重被毁。
后来群众意识到,继续砍伐树木必将重返远古的教训和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于是,顺洞村开始封山育林,每年春季植树造林。
渐渐地,保护山林又成了顺洞人的习惯。
龙文林说:“良好的习惯,使这里基本形成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景、冬有绿的生态格局。”
龙文林带着记者沿邛水河而下,可见两岸巍巍青山长满了高柳翠竹,黄柏红榉杂于其间,山鹰白鹳飞于其上,林中还点缀着藤条花枝。
在河道一转弯处,一片古枫群傲立河边,其枝头成为白鹳的“安乐窝”。
古枫群守护的地方就是顺洞的巴米寨的安乐之地。古枫群种于康熙四十三年,是巴米寨落户在此后种植的,距今有300余年。
“这片古枫群是风水林,是为了挡住寨前‘以河为弦、以山为箭’的锐气,村民才得安居乐业。”龙文林介绍,村里老人说一旦有人砍了古枫,巴米寨就会遭灾。
无论守护古枫,还是保护山林,世代顺洞人从“八月二十”的古老生态传承中,得到了智慧和勇气,世代守护古枫,世代植树造林。
由于顺洞村保护生态林做得好,2015年三穗县人民检察院联合县法院、县林业局、县森林公安分局在顺洞村尖坡头建立一块面积为300亩的补植复绿基地。
如今,顺洞村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0%,生态林、退耕林、公益林都得到有效保护。
当前,顺洞村依托良好生态资源,除了大规模三穗鸭生态养殖外,还发展有竹鼠养殖、山羊养殖、中药材种植等生态产业,这些都是增加村民收入、做大集体经济蛋糕的好路子,惠及全体村民、产业兴村的生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