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霞客的笔下,整个贵州数他在独山境内走得最艰辛,由此可见独山交通的落后。的确也是,明代徐霞客300余年前爬坡上坎所走过的古道,一直原封不动地保持到上世纪三十年代还是独山至南丹的主要通道。
经济落后的贵州直到上世纪二十年代才开始搞有点规模的现代交通建设的。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徐霞客游记中贵州道路最差的独山,在上世纪三十年却一下子成为全省现代化交通最发达的地方。
独山地形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独山道路不通,贵州乃至西南无通江达海之道。据独山县志记载,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开始修筑从独山县城至广西六寨的公路。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贯通了从福泉干坝哨至广西柳州的黔桂公路(今210国道),而这段公路很多路段是在徐霞客入黔古道上拓宽而成。
在黔桂公路贯通处,至今还保存着几方不同寻常的石碑,有陆军中将、国民政府西南政委会特派川黔实业视察专员、第一集团军总司令代表胡畏三所题“西南动脉”,以及广西方面所刻“会勘沟通桂交界马路碑记”,贵州方面所刻的“界锁黔南”、“康庄利民”石碑和“桂黔公路衔接完工纪念”石碑。不时会有过往车辆停下,有乘客下来缅怀筑路通车的那段历史。
黔桂公路通车后,徐霞客古道大部分开始荒废。所以我们考察时,一般都要找80岁以上的老人才说得清昔日古道的走向。用不了多久,贵新高速全线建成通车后,新的高速公路将取代老旧的210国道,时代在飞速的发展。鲜为人知的是,1933年独山就开始修建机场,到1939年建成。由于机场跑道不适合起降重型飞机,抗日战争期间,美、英、苏、中四国决定联合扩建机场,在美、苏两国顾问的指导下,3万民工自备粮食和工具,历时5个月,于1945年3月完工后,立即进驻美军一个飞行大队,40余架战斗轰炸机日夜起飞,轰炸柳州、南宁和广州的日军目标,直到日本投降后盟军才撤走。
解放后独山机场作为重点保留机场一直再没使用,当我们来到县城旁边的机场时,飞机跑道的一头成了牛马交易市场,整个机场堆满了建筑材料和垃圾。
上世纪三十年代独山修通了省际公路,建起了飞机场,又于1942年修通了由广西泗亭到贵州独山的桂黔铁路,虽然这段铁路只有85公里,却是贵州历史上的第一条铁路。1944年铁路延伸到贵州都匀,而位于独山的麻尾机务段,理所当然地成为贵州历史上第一个铁路机务段。
在中国的铁路史上,没有哪条铁路象桂黔铁路这样身世坎坷。1942年6月才建成通车的桂黔铁路,到11月因日军攻入独山而遭毁坏,一直到解放都没恢复通车。1950年为了援助越南,抢修广西至睦南关铁路,将桂黔铁路全线撤轨,沿线铁路职工陆续调返衡阳。
1955年桂黔铁路开始复轨,1956年桂黔铁路全线通车。
桂黔铁路在建成67年后的今天,又面临第二次撤轨。当我们从贵阳前往广西六寨时,见到桂黔铁路很多路段没了铁轨只剩路基。原来新的电气化桂黔铁路于2008年12月31日通车后,老旧的桂黔铁路便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老铁路的枕木和铁轨大部分撤除移到其它支线使用,当我们来到麻尾机务段时,只见蒿草丛生,昔日繁忙的调车场上,牛群在铁路上悠闲地吃草。
几个铁路留守人员怀旧地说,我们铁路工人在这里生活整整三代人了,看着机务段一天天残破下去心里发痛。
麻尾机务段是贵州铁路史上第一个机务段,见证了贵州铁路的发展历程,应该是贵州铁路的“活文物”。如果在机务段里放置几台老式的蒸气机车和各式老旧车厢,再配上各种相关文物和图片,将会在徐霞客古道上,新添上一个贵州铁路历史博物馆。
独山交通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尽管最先发展了贵州的现代化交通道路,当地农民至今却仍然大量使用马车、牛车和用马驮运货物,可见还有不少农民处于贫困之中。虽说如今行政村都通了汽车,但大部分还是连会车都困难的泥土路。
走进独山,从徐霞客时期的人挑马驮,到电气化火车、川流不息的大型货柜车样样俱全,构成了一幅独特的交通画卷。
广西六寨1934年建成的汽车站
当年黔桂公路通车纪念碑至今仍完好的保存
当年修筑黔桂公路撤迁时,为无主荒坟所立的纪念碑。
贵新高速公路出口
独山飞机场跑道
独山飞机场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