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走向:鱼雅村-枫林村-马路村-刘家庄-鸡窝寨-大狗场-小狗场-岩脚寨-河湾村-普马村
饥肠辘辘寻古道
离开贵阳花溪区马铃乡,往前进入安顺地区的平坝县南部竹林山、鱼雅一带。因为人生地不熟找不到合适的向导,我只好独自一人考察。
徐霞客在黔东南州麻江县干溪村被担夫王贵用橙子打伤脚以后,也许是心情郁闷或疼痛难忍,所以从都匀至贵阳这一段路无心考察,每日只记二十余字的流水帐。在贵阳脚伤好了以后,沿途考察记录又详细起来,靠着徐公三百多年前所写的“路书”,我一路追寻着这位伟大地理学家的足迹。
徐霞客走出贵阳,随即进入屯堡文化区。屯堡的由来是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任命傅友德为征讨大将军,率30万大军征讨云南梁王,为保护贵州至云南的驿道交通线,在黔中一带沿途驻留大批军队,随后又从江南大量移民贵州推行军屯、民屯制度,这是贵州历史上的第一次大移民,而军队与移民驻扎的地方就形成了一个个屯堡。
所以贵阳至安顺一带的地名大多以屯、堡、驿、哨、所、关、卡等命名,至今有300多个屯堡较好的保存下来。这30多万明朝移民后代现仍保留着“明代古风、江淮余韵”的屯堡文化习俗。最为有趣的是,屯堡妇女至今仍穿着明代的“凤阳汉装”。
徐霞客崇祯年间途经黔中时,除少部份偏僻穷困地区仍归苗、布依少数民族土司管辖以外,平坦和富庶之地早已成为中原移民的屯区了。
贵州各族人民历来以热情好客著称,但不善与少数民族交往的徐霞客进入贵州一路受冷遇,徐公是凭借他“一根筋”对山水的挚爱顽强走下去的。
徐公离开白云山前往安顺,因畏惧土司管辖区“苗蛮伏莽”而绕道平坝,这一带靠近屯堡“而地僻苗驯,可免意外”。
顶着烈日找到<<徐霞客游记>>中记载的“野鸭塘”已是中午,这里是平坝县的鱼雅村。早晨出门忙赶路没顾上吃饭,原以为沿途村寨会有小吃店,谁知这一带太偏僻,不是赶场天没人卖吃的,我饿得头上直冒虚汗。
拖着酸软的脚步走到村边,眼前的景致让我忘记了饥饿与疲劳。徐公所写野鸭塘是“有堡数十家在南山下,其前有塘潴水”。鱼雅村是个苗汉杂居的小村,岁月苍桑,鱼雅村前的一塘潴水依旧荡漾。考察徐霞客古道,最让人激动的莫过于景色依旧。
村里没卖吃的,忍着饥饿前行二里,找到徐公考察过的“前有垒石为垣,后亦中洼而下”的山洞。所谓“垒石为垣”其实就是用大石块垒成的防护工事,旧时贵州匪患严重,稍大一点的村寨都会选择村旁的山洞或山头垒石防守避匪,这种山洞工事和山头工事在黔中比比皆是。
穿过石门洞,一股腥臭扑鼻而来,原来脚下铺满一层约五寸厚的蝙蝠粪。洞顶挂满钟乳石,与徐公考察记所描写的完全相同。钻出洞门,徐公所写“则前麓皆水草沮洳,东与野鸭塘相连”的实景跃入眼睑。
继续前行转过山头,“西望三峰攒列,外又有峰绕之……有寨在南山下”。我来到了徐公笔下的枫林村,此村离徐公所写的“羊吊崖”应该不会太远。路上正好遇到一位过路老者,一打听果然就在前面。走近一看,正如徐公所写“南则有崖高削,上有一石倒垂,石色独白,而状如羊,是为羊吊崖。”
经过徐公眺望的“唐帽山”旁来到“路交十字”的马路村,明知徐公没去过猪槽堡,但是为了考证<<徐霞客游记>>所写“又西一里余,有峡南向下,是为猪槽堡”是否准确,我还是绕路考察了该村。
徐霞客就是徐霞客,他所记录猪槽堡的方位和里数与高精度的地图数据完全一致。但不知徐公当年是音译上的错误,还是当地人认为“猪槽堡”太难听,如今地图上赫然注明为朱朝堡。既称为堡,该村的先辈自然是明代的中原移民,村边残留的庙宇和石门洞证实了这点。
下午五点过经马路村来到柳家堡(今刘家庄村民组),这一带地势开阔平坦。当地人告诉我,往前的古道很多都拓宽成了马路,有些路段还能通越野车。一个名叫韦应松的当地小伙子因为要搭顺风车,自告奋勇为我带路。总算可以开一段路,我一天没有进食,又累又饿实在是走不动了。
谁知才开出几里,前方几个村庄因为正在修乡村路不能通车,小伙子带着我从团坡绕行到石头寨,此处距离徐公投宿无门的狗场堡(今大、小狗场)还有一华里。下车才走出几百步,双眼发黑直冒虚汗,小伙子见状急忙扶住我才没摔倒。我只好站在能一眼看到徐公途经的小狗场和岩脚寨的地方拍下照片,这是我考察徐霞客古道以来,第一次“缩水”少走了大约一公里。
据徐公在游记中记载,他在“狗场堡”投宿遭拒,于是“又半里,复得一村,入叩之,其人闭户遁去”。此村就是今天的岩脚寨,可见当年这一带的苗族很怕见到生人,所以一见徐霞客主朴三人进寨赶快关门逃走。即使在今天的贵州,去偏僻的少数民族村寨采风,儿童们见到我们这些拿着“长枪短炮”的生人也会哭喊着惊慌而逃。
徐公一行投宿无门,于是“又西得一堡,强入其中,茅茨甚,而卧处与猪畜同秽。”可见这一带百姓当年是何等的贫困。
为考察清楚徐公“强入其中”住宿的是什么村,由搭顺风车的小伙子带路,我又绕道桥头、普马来到岩脚寨,在该寨以西一里找到了河湾村。
夕阳下的河湾村十分美丽,徐公笔下简陋的茅草房早巳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别墅式的农家两层楼房。进入村里考察,村民热情地介绍情况,再不会“闭门遁去”。
天黑时来到高峰镇,总算见到路旁有家米粉店,进门对老板娘说声“给我来个双碗”。端上来后一阵狼吞虎咽,那天晚上的米粉,好香。
“则前麓皆水草沮洳,东与野鸭塘相连。”远处村庄为鱼雅村(野鸭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