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在人类的繁衍史上,粮食是那样的饱经沧桑,刻骨铭心。
1920年至1921年间,发生在华北四省区的大饥荒,灾民3千万,死亡1千多万人。
1928年至1930年间,北方8省相继出现旱情,以陕、甘为中心,遍及山西、绥远、河北、察哈尔、热河、河南,并波及鲁、苏、皖、鄂、湘、川、桂等省,饥荒发生,疫病并发,死亡1300多万人,逃荒人无数。
1934年,全国大旱,饥荒饿死600万人。
1936年至1937年,川甘大饥荒,两年间仅万源县人口就骤降1/3。
1942年,河南大旱,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干裂,加之蝗灾,当时政府救灾不力,灾民卖子换粮或易子而食,最终饿死农民300多万。
1946年和1947年发生的大饥荒,饥民吃草根、树皮、观音土充饥,两年间仅粤、桂、湘三省就饿死灾民1750万人。
我们难以想象当时的情景,上世纪六十年代,经历过三年困难时期,今天中年以上的人,仍然留下记忆的痛点,至今难忘那个年代发生的一些故事。
刘庆都在《看秋》中: 一个农妇,夜间到地里偷玉米,被看秋的人捉住,为了脱逃,不得已而为之让此人在地头发泄了一番兽欲。
此后,为了多弄些玉米,几次夜里悄悄来到地里,以肉体交换。
刘恒《狗日的粮食》说到: 一个被人用两百斤谷子换来做老婆的"瘿袋"女人,有一次,到粮站去买上面发放的救济粮,路上却丢了购粮本,一路寻找不见影儿,回到家里,便吞了苦杏儿自杀。
在贵州凤冈县一乡镇年青女人,通过仓库保管员,时常弄到些碎米,加工成米豆腐出售,由此引来流言,甚至有人去上告,结果保管员被开除,女人不堪蜚语,投河自杀。
石阡县一位"老粮食人"讲: 三年困难时期,农民偷粮之事频发。
该县大新粮站,夜间发现有人翻墙偷粮,值班人员立即拿枪举棒,盗粮者当场被击毙。
该县甘溪乡村民夜间排队偷粮,用衣服裤子被套扎成口袋,盗走谷子十多万斤。
粮食扭曲了人格和人性。
从2006年元旦起,一个在中国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制度,终于走入了历史博物馆,农民不再上交公粮了。
原来遍及各地乡镇用于囤积征粮的粮仓,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忘记过去,等于背叛。
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为了粮食,劬劳而忘年,尽瘁而崩殂。
为了粮食,围海来造田,毁林来垦荒。
而今糟蹋粮食的现状让人痛心疾首。
他们真不知道粮食有多么重要,离了它真的活不了。
我家8兄弟,我最小。
母亲每天五点起床,煮好饭,到离家3公里的县食品公司饲养场上班。
1960年生活紧张,3岁多的我,独自一人在家里等着哥哥们放学归来一道吃饭(只有红薯与玉米杂粮)。
当时一家九口人吃的是红薯杂粮。
一大锅红薯根中间只有一个最大的(约二两)红薯,在铁锅中央冒着热气特别诱人耀眼。
我伸手就去抓那个红薯时,被当庄的四哥拿着筷子,一下子打在我伸向热锅里的小手上。
我大哭着奔向我母亲的饲养场,路上被车溅的泥浆喷洒一身,甚至脸上眼里都有。
母亲看见我时真像一个泥猴,她用嘴吹我眼里的泥沙,用毛巾擦我的脸,并一把将我搂在怀里,将自己的口粮(一碗清水稀饭)全给我吃下,她却饿着肚子照样上班。
为了孩子能吃个饱饭,母亲辞了职。
她每天上山采摘野果野菜和在土地里刨出草根来为我们充饥。
告诉我们,要活要死全家在一起。
虽然一家人面黄体弱,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下,我们没有一人倒下。
母亲硬是用那双打满硬茧的双手拉着我们一家人跨越了死亡线。
母亲真的伟大。
有诗词证: 江城子-难关闯
六○年生活紧张,蕨荞糠,兑杂粮。
食不裹腹,身体弱脸黄。
相依为命互相帮,多温馨,难关闯。
而今迈步奔小康,打麻将,还上网。
珍惜光阴,艰辛不能忘。
琴棋书画操练忙,责勇担,福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