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生与死的探寻
生与死,是人类最为纠结的问题。周国平说:“死亡和太阳一样不可直视。然而,即使掉头不去看它,我们仍然知道它存在着,感觉到它正步步逼近,把它的可怕阴影投罩在我们每一寸美好的光阴上面。……自柏拉图以来,许多西哲都把死亡看着人生最重大的问题,而把想透死亡问题视为哲学最主要的使命。”
黄筑开在文集中,也在不断探寻生与死的问题,他在多处写到了对于生与死的认识:
“没有信仰的人认为死了就一切都完了,有信仰的人不是这样认为。尽管肉体没了,但是他的灵还在,还活着。只是以另一种方式活着。或许宗教信仰,就是人们对生死的理解而产生的。”
皈依基督教之后,黄筑开对于生死的认识升华了。他将灵与肉分开了,他追求的是灵魂意义上的永生。
“我并不奢望长寿,只要能健康活上十年,我的人生会更享受更精彩。于是,我今天的博客题目是《向天再要十来年》,有了这十年,我会觉得很满足。”
“向天再要十来年”是黄筑开为了完成自己人生的使命而向苍天的祈祷,我们祝福上天给予筑开健康与长寿,让他能创造出更多的精神财富,给人以更多的启迪与思考。而关于自己的死,黄筑开也进行了细致的考虑和安排:
“我走后,不要燃烛烧纸,只需白色的香水百合;不需要哀乐,只需要七十、八十年代的抒情音乐,在我的身上,盖着家里贴着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彩喷),上面有我的足迹。请把我的围棋带上,把我的画笔带上,这是我的钟爱。另外,我要安息在父母身边,从哪里来,回哪里去。死亡是解脱,更是一种美好。尽管我们原来都死过,那是在出生前,现在,我们要感受那种舒适与美妙。”
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对于死后的安排,黄筑开也充满浪漫色彩,也带有炫耀的意味。而在另一次博客日记中,他的思考层次更进了一步:
“我想既然要走,就要走得干干净净,什么都不留下。走了以后,不要再给家人添麻烦。……那么,人生一世,应该在世上留下什么。子女?那是人的本能,只有有生殖能力,都可以办到,没有必要提出。财富?这是用来享用的,不是用来传承的。有时留下的财富,不是好事反而是坏事。骨灰?荒唐!我觉得,应该留下的,是对生活的态度,是对生命的理解,是自己寻找的价值,是自己没有虚度。我出生时是缩成一团出来,我走时应该是伸直了出去,做一个响当当的人。我以皈依耶稣基督,我知道我最终要到哪里去。上帝会带我去天堂,那我何必留恋人间。肉体可以不存在,但是灵魂应该不朽。”
我们可以看出,黄筑开对于传承物质财富的做法是摒弃的,对于传承精神财富的做法是看重的。虽然他的这段议论中不无偏激的成分,但是他追求灵魂不朽,追求人生的精神不朽的想法是值得肯定的。
“不要把人生中最后的行程看作是悲剧,让我们轰轰烈烈地来,轰轰烈烈地过,再轰轰烈烈地走。留下的,是自己的作品,是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与精神。”
黄筑开要追求人生的轰轰烈烈,这与他前面写到的要放弃所有的一切是相矛盾的,这与他向来追求的人生要像礼花般灿烂却是一致的。礼花在夜空中明亮而绚烂地一倏而熄,这与黄筑开生命是用来炫耀的理念也是吻合的。
“我在《伯格理》一书中写下这样的一段话,这是《圣经》里的一段话,是用在伯格理快要辞世时写的:我现在被浇奠,我离世的时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已打过了,当走的路我已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桂冠为我留存。这段话,我也献给自己。”
黄筑开以伯格理的人生来激励自己,以伯格理的精神来激励自己。他对于自己生命的评价,希望能够达到伯格理的层次。这也是他对生与死的又一次探寻,这与他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认识也是高度一致的。这些论述像一部交响乐响起在空中,既充满了高昂的人生基调,奋发向上的主旋律,也不乏多声部的协奏,背景音乐里呈现的低沉与悲壮。
(四)对生命与旅游的解读
黄筑开自己说,他对于旅游的热爱,甚至在写作与绘画之上。他说:
“我画了四十年的画,出了几本书,并参加了相关协会,多少也谈得上画家作家,但是我最感兴趣的,不是画家作家,而是旅行家。我对自己是这样称呼的。旅行家不仅喜欢旅行,而且旅行回来后要有文字,我写了《走遍中国》和《行走世界》两本书,此生酷爱旅行。从年青时候爬车旅行开始,一直到老年后身患重病仍然冒着胆子去旅行,可谓终生痴迷。也就是说,我的一生,基本是在路上。也有人说我是玩家,我觉得玩家也很好,玩山玩水玩情,很喜欢。”
最能够表现他将旅游置于生命之上的一件事,就是在每周透析两次的情况下,还企图到南极去旅游了。
“更重要的是,我今生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到南美,乘邮轮到南极,大概要花一个月时间,一个人的费用是10多万。”
这又是属于黄筑开式的做法和想法,也是他敢于冒险,做事一定要做到极致性格的典型表现。因为在黄筑开看来,六大洲都去了,就差一个南极洲了,要是不去,他的旅游人生便不完美了。当然,黄筑开去旅游,比一般的人艰难得多,比一般人辛苦得多,而且比一般人的观察与思考多得多。文集中48万字的两本游记,便是明证。
“昨晚在埃及看见明月时,我就感慨不已,这个月曾照过今人,也照过古人,照过中国人,也照过埃及人,还照过亘古。以后月还在,什么都会没有。今天站在金字塔上,抚石而望,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个人显得多么微不足道,在宇宙的形成中,人类又是那么微不足道。我们有什么放不下来呢。我的顿悟,不在于宗教的引领,而是对生命和自然的理解。处世在意,万般随缘,我站在金字塔上如是说。”
在埃及沙漠的明月下,在人类建筑奇迹的金字塔上,黄筑开看到的东西,是无数旅游者看不到的。黄筑开想的东西,也是无数旅游者不会想的。
“旅行前查看相关资料,备备课,看了景点后又写作,在写作时又核对一下资料,因此记忆就深了。……是的,这的确比较累。当同伴参观旅行回来休息时,我还在写作经过和感想,还得绞尽脑汁,至少要花一个小时的时间,肯定是累。……我的每一次旅行,每一点记录,我都要整理发表,这就是收获。同样是旅行,我所获得的就比别人多。多了记载,多了认识和体会。日久天长,所有的过去都会淡化,当我看着这些记录,一切又都生动起来,其他人是做不到这样的。另外,我不仅是有目的的玩,还要有系统的玩。旅行中国,我要把中国走遍。旅行世界,我也要走遍七大洲。这样,我写出来的东西,才不会零散,才会是一个板块。”
我想,幸亏人类还没有开发出月球旅行,火星旅行,要不然黄筑开也一定要去的。
“今天,双林也劝我养好了病再出去。我的病能养好吗,我摇摇头。我说了一句,生命为了旅行,旅行为了生命,都是同等重要。我已经无法养好我的病了,那么我干嘛要放弃旅行。我能够出行的一天,我都要出行,哪怕死在外面。生命不是用来保养的,不能为了追求生命的长度而放弃其他。生命,用来炫耀。”
在黄筑开的人生定义里,生命不是用来保养的,生命和旅行是不可分割的,也是同等重要的。前面提到,他对于自己的人生态度,对于自己的文学作品,对于自己的思想探索是特别看重的,认为这些就是自己的精神财富。而这里又特别宣示了旅行与生命的不可分割,旅行与生命的同等重要。我们可以看出,黄筑开的思想是不连贯的,有的时候缺少逻辑的直线性。他对于生命中最值得追求的事物的认识也是会发生变化的。这些似乎矛盾的认识,恰恰反映了黄筑开对生命意义的不断探索与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