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我的知哥知姐们,我为什么要饱含深情和敬意来写,是因为你们曾经的那场劫难,才有了我们的新生......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的干部和其它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大的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1968年12月22日毛泽东主席为推动上山下乡运动所作的指示......
2007年9月1日摘自农垦贵州省正安县上坝茶场.....
不弃糟糠之妻被场里传为美谈,知青们赞曰:
五尺男儿别故乡/屯垦戍边上坝场/不是华东无芳草/糟糠之妻不相忘......
(图为知哥知姐秦仁孝.梁小平从香港、广州旅游回来,参观黔灵公园、河滨公园、阳明祠、东山公园等筑城新貌)
秦仁孝,妻子梁小平,都是知青,如今老之将至,在正安县城卖煤球,供养出一双儿女,现已自食其力,其辛酸难表。至今退休养老,退休生活过得还好......
风风雨雨,大浪淘沙。
大批的知青走了,但仍有一部分走不了,不是不想,是没有能力走。
曾经下山的一些知青,回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受不了各方面的白眼和歧视,又陆续回到了山上,继续着他们过惯了的生活。还有许多迷途的羔羊永远把年轻美丽的生命埋葬在了红籽堡上......
王小静,一个单纯漂亮的贵阳姑娘,1977年逃婚来到红籽堡。
她父母在贵阳话剧团工作,父亲还是团长,她秉承了父母的演艺,是场部文艺宣传队的骨干。
大返城时,她没动过心思,想一直守在山上,与她亲手栽的第一株茶树一起慢慢生长,直至变老......
但是,一个陌生男人的出现暴露了她的婚姻秘密,原来她已结婚了。回城去回到自己那个毫无意义的家,她死也不愿意,留在山上也不能正常生活,被那个男人死皮赖脸地折磨了3天后,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深夜,他把自己吊在了养猪场的横梁上,时年23岁......
陈丽娟,1978年上山,8年后的一个春节带着年幼的孩子乘场部的拖拉机下山探亲,在半山腰的一个弯道上,车箱载人太多失去平衡发生侧立,情急之中,她将手中的孩子塞给同车的女友,自己跳下车用身子垫住了翻扣下来的车箱,全车人躲过一劫,她却永远地去了,时年25岁......
吴明贵,长期营养不良,在夜间喂马时昏倒在马房,被冰雪冻死,时年31岁......
卢国态,贵阳知青,曾与同场知青结婚后离异。2005年死于下山一场车祸。他是工伤。他能开车和修车,到哪儿也能混饭吃。
在大返城时,他却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当场长。
在车祸现场,人们拾到了正安上坝茶场争取新建厂房的土地报告、外出购置茶叶机械的介绍信和与浙江一厂家的联办项目协议......
欧代举,现任场长,其妻因为完不成开荒任务,大雪封山仍在山上垦荒,年关临近乘拖拉机下山时车祸身亡......
孤独、寂寞,饥饿、劳累,疾病及天灾人祸,27名知青先后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那个年代结束了,但是那个年代留给人们的苦难创伤还在继续......
收获苦难,感谢苦难,或许更多的适用于那些从苦难中爬出来、站起来的人们,对于那些被苦难吞噬和永远挣扎在苦难中的人,他们心中只有诅咒......
从"十区劳改农场"到"国营上坝农场"到"农垦上坝茶场",从荒凉到喧嚣,从辉煌到衰落,弹指之间,半个世纪从指间滑落。
在那个到处充满饥饿的年月,年轻的垦荒知青忍饥挨饿在荒山顶上每年为国家创造数十万斤粮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年老的知青以发展茶叶为主每年为国家纳税30余万元,茶场周围的村民靠采茶也争了不少收入。
解决了就业,绿了一片,富了一方......
(图为知哥知姐秦仁孝.梁小平从香港、广州旅游回来,参观黔灵公园、河滨公园、阳明祠、东山公园等筑城新貌)
然而,辉煌属于过去,现如今,场老、人老、茶园老、设备老,行路难、看病难、上学难、吃水难突显着上坝茶场正在被社会边缘化。
单位穷、职工穷、家庭穷使那些曾经因知青身份而荣的一代人,羞于谈及过去,羞于启齿自己是正安上坝工人......
上山下乡,从城市到农村,改变了整整一代城市青年和数千万城市家庭的命运,其影响将长久难以消弥......
劳务输出,从农村到城市,也改变了整整一代农村青年和千百万农村家庭的命运......
通过两个不同方向的实践,通过一代青年青春的荒废、理想的破灭、信心的动摇,让共和国走出了荒诞岁月......
改革开放30年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也曾多次到上坝茶场开展过调研,但因历史积淀的问题太多,在短期内还不能从根本上扭转边缘化的落后状况......
2004年以来,茶场很抓内部管理,管理人员从37人削减到5人.....
狠抓环境建设,在多方支持下,部分改善了生产生活用水设施和职工住房条件......
狠抓生产,引进了浙江老板利用老茶园加工珠茶,利用退耕还林等机遇更新茶园,积极发展养殖业......
尽力解决职工后顾之忧,坚持为128个职工缴纳社保费......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转眼40年。
4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但对于一代知青,却是生命的大部和全部。
如今的正安上坝茶场,还能劳动的知青,除了采茶,其余时间四处奔波求生......
当年的热血青年早已头发花白,靠低保度日,为了子女读书背井离乡,为了生存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有病无钱医、拉板车、捡破烂、擦皮鞋、做苦力,吃包谷饭、喝含氟水、住干打垒……许多的豪言壮语已随岁月淡去,死不瞑目的只有一句:漫漫知青路,何时......
而今,这些人都有了养老保险金,还有的出去旅游,到了香港,生活的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