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轼于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
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
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1048年,苏洵因父丧居家,闭户读书,把自己以学识品行教授给苏轼与幼子苏辙。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
苏东坡是个超级吃货,不但爱吃、还会品会做。
他的一生,吃吃喝喝、跌跌撞撞、起起伏伏,却擅于用惊人的乐观和食欲拯救自己,和之后无数代同样苦闷的中国人,把霉运化作食欲,把日子过成段子,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据说中国菜的历史里,有 66 道菜受了苏东坡的影响,最常见的有:
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凉粉等......
他给自己写过一篇《老饕赋》,意思就是《老吃货之歌》,抒发他对人间至乐的极致幻想“尝项上之一脔,嚼霜前之两螯。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大意是:
世界上最顶级的一顿饭,就要用最好的厨子、最新鲜的水、最洁净的餐具和烧得恰到好处的柴火。
吃肉,只选小猪颈后部那一小块;而螃蟹呢,只选秋风起、霜冻前最肥美的螃蟹的两只大螯。把樱桃放在锅中煮烂煎成蜜;用杏仁浆蒸成精美的糕点。蛤蜊要半熟时就着酒吃;蟹则要和着酒糟蒸,稍微生些吃。这些精美的食品,都是我这个老吃货所喜欢的。这还不算完,还要有美女伴舞,乐队奏乐,顶级葡萄酒助兴,吃饱喝足睁开眼,真是个美好的世界啊......
在苏东坡 43 岁的时候,遭遇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打击-乌台诗案,在牢里被关了 3 个月,被严刑拷打、昼夜逼供,终于免过一死,但被贬到偏远的黄州(湖北黄冈)做一个小小的武将......
可谁知道,他刚到黄州,就在朋友圈更新了一首诗《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意思是:
我这半生为了一张嘴忙忙碌碌,老来仕途一片荒唐。
黄州的鱼真好吃啊,看见竹林就好像闻到了竹笋的香。说起来有点小惭愧,我当官这么多年啊,没做出什么成绩,公款吃喝倒是不少......
表面上,苏轼很自 high,背地里却哀怨无限。他在黄州差点得了抑郁症,每天日子也过得稀里糊涂。
主要就是穿着破鞋,驾着破船,独自闲游野荡,混迹在路边渔夫樵夫中间,还被路上的醉汉推骂。他给朋友写信说自己如何寂寞孤独,可没有一个人回信给他......
黄州这三年,是他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刻,巨大的心理落差与内心的恐惧煎熬,让苏轼写出“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样的文字,和当初《密州出猎》里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他,简直判若两人。
生活的转机来自一片土地,本来苏东坡已经穷得揭不开锅了,一个朋友帮忙替他向黄州政府申请了几十亩“东坡之地”,苏轼亲自开垦耕种,喜获“东坡居士”外号,生活逐渐有了着落,便迅速变回那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最让苏东坡开心的,莫过于发现了黄州的好:猪肉特别好吃......还便宜.....可以吃个够......
苏轼是个美食家,宋人笔记小说有许多苏轼发明美食的记载......
苏轼知杭州时,元祐五年五、六月间,浙西大雨,太湖泛滥......
苏轼指挥疏濬西湖,筑苏堤。
杭州百姓感谢他。过年时,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指点家人将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然后分送给大家吃,这就是东坡肉的由来。
《曲洧旧闻》又记:
苏东坡与客论食次,取纸一幅以示客云:
“烂蒸同州羊羔,灌以杏酪香梗,荐以蒸子鹅,吴兴庖人斫松江鲙;既饱,以庐山玉帘泉,烹曾坑斗品茶。少焉解衣仰卧,使人诵东坡先生《赤壁前后赋》,亦足以一笑也”......
广东雷州西湖原名罗湖,始建于北宋,自从大文豪苏轼兄弟在此醉游之后,罗湖更名为西湖......
宋绍圣七年苏轼从惠州贬移儋州,千里跋涉途经雷州,有幸与其贬雷的胞弟苏辙邂逅,悲喜交加......
兄弟择日游罗湖泛舟,被罗湖秀丽的风光吸引,恋不思归,游罢到湖滨天宁禅寺憩休,苏城游趣尚浓,“万山第一”四字就是此时此地写就的......
今年恰逢苏轼诞辰981周年,清华附小学生的分析报告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然而,撇开数据分析,将目光集中于苏轼本身,这一位先于我们千年的古人:他为何得以为历史所铭记?朱永嘉先生通过对《宋史·苏轼传》与苏轼诸多诗词创作的细读,尝试进入这一位历史人物.....
勾勒了他的前半生历程,刻画出这位历史上的文学家、思想者对于政治、人生的诸多思考,同时提出政治工作与思想工作具有不同的意涵与工作伦理,促使我们思考,苏轼对于人生的诸多体悟以及他的工作伦理意味深长......
苏轼一生经历坎坷,但他是性情中人,最大的快乐是吃到美食,跟去了哪里做什么官,吃什么亏,都无太大关系,林语堂一提到苏东坡说: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们亲切敬佩的微笑......
于是在你不顺时,想想超级吃货苏东坡,也许你会笑眯眯的说,没有什么是一顿美食解决不了的,如有,那就再吃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