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新域名
www.66gz.cn

您现在的位置: 贵州旅游在线 >> 人在旅途 >> 正文

石鼓文故事之趣

  15年前,秦臻在《遵义晚报》上发表了《石鼓文的故事》散文时,我打电话给该报的副刋编辑潘世家,告知此文有一字错了,把皇帝宋徽宗写成了宋微宗……

  潘编辑在电话中说,他已经编辑送去排版了,不改了……就这样,将错就错了15年……

  石鼓文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

  因为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的石头上,故称“石鼓文”。

  石鼓文的字体,上乘西周金文,下启秦代小篆,从书法上看,石鼓文上乘《秦公簋》(春秋中期的青铜器,铭文盖十行,器五行,计121字。其书为石鼓、秦篆的先声,字行方正、大方。

  横竖折笔之处,圆中寓方,转折处竖画内收而下行时逐步向下舒展。其势风骨嶙峋又楚楚风致,确有秦朝那股强悍的霸主气势)法则,然而更趋于方正丰厚,用笔起止均为藏锋,圆融浑劲,结体促长伸短,匀称适中。

  古茂雄秀,冠绝古今……

  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

  石鼓文被历代书家视为习篆书的重要范本,故有“书家第一法则”之称誉……

  石鼓文对书坛的影响以清代最盛,如著名篆书家杨沂孙、吴昌硕就是主要得力于石鼓文而形成自家风格的。流传石鼓文最著名的拓本,有明代安国藏的《先锋》、《中权》、《后劲》等北宋拓本,现在日本……

  石鼓文处于承前启后的时期,承秦国书风,为小篆先声……

  石鼓文刻于花岗岩石上,与金文有较大差别,具有明显的动感……

  石鼓文是先秦刻石文字 ……

  我国遗存至今的石刻文字,要属《石鼓文》时间最早和最具代表性……

  石作鼓形,共十鼓,分别刻有四言诗一首,径约三尺余……内容记述秦国君游猎,故又称“猎碣”……

  因被弃于陈仓云野,也称“陈仓十碣”……

  所刻为秦始皇统一文字前的大篆,即籀文。

  石原在天兴(今陕西宝鸡)三畤原,唐初被发现。

  自唐代杜甫、韦应物、韩愈作歌诗以后,始显于世……

  一说为宋代司马池(司马光之父)搜得其九,移置府学,皇祜(1049—1053)间向传师始得其全。

  大观(1107—1110)中迁至东京(今河南洛阳)辟雍,后入内府保和殿稽古阁。

  金人破汴,辇归燕京,置国子学大成门内……

  1937年抗战爆发后,石鼓文南迁至蜀,战争结束后始运回北平,现藏博物院,为镇院之宝……

  其刻石年代,唐代张怀瓘、窦皋、韩愈等以为周文王时物……

  韦应物等以为周宣王时物……

  宋代董逋、程大昌等以为周成王时物……

  金代马定国以为西魏大统十一年(545年)刻……

  清代俞正燮以为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刻……

  以为秦物者,始自宋代郑樵,清代震钧以为秦文公时物……

  今人马衡以为秦穆公时物……

  郭沫若以为秦襄公时物……唐兰则考为秦献公叶十一年(前374前)刻,见《石鼓年代考》。

  刻石文多残损,北宋欧阳修所录已仅存465字,明代范氏《天一阁》藏宋拓本462字,今其中一鼓已一字无存唐初“虞、褚、欧阳共称古妙”(《元和郡县图志》)。

  张怀瓘《书断》云:

  “《石鼓文》开阖古文,畅其戚锐,但折直劲迅,有如铁针而端委旁逸又婉润焉。”

  近人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谓:

  “《石鼓》如金钿委地,芝草团云不烦整裁自有奇采。”

  传世墨拓善本有元代赵孟頫藏本(即范氏《天—阁》藏本)、明代安国藏中权本、先锋本(亦称“前茅本”)、后劲本,皆宋拓本。

  《天一阁》本已毁于火,后三种俱在日本……

  有影印本行世……

  原石现藏博物院,为该院镇院之宝……

  其书法字体多取长方形,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石与形,诗与字浑然一体,充满古朴雄浑之美……

  石鼓文比金文规范、严正,但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金文的特征,它是从金文向小篆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书体……

  传说在石鼓文之前,周宣王太史籀曾经对金文进行改造和整理,著有大篆十五篇,故大篆又称“籀文”……

  石鼓文是大篆留传后世,保存比较完整且字数较多的书迹之一……

  石鼓文,亦称猎碣或雍邑刻石,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

  无具体年月,唐人韦应物和韩愈的《石鼓歌》都认为是周宣王时期的刻石……

  宋人欧阳修的《石鼓跋尾》虽设了三个疑点,但还是认为属周宣王时史籀所作……

  宋人郑樵《通志略》则认为《石鼓》系先秦之物,作于惠文王之后,始皇之前……

  近人罗振玉《石鼓文考释》和马叙伦《石鼓文疏记》都认为是秦文公时物,与韦、韩说法出入不大,只相差十七年……

  据郭沫若考证:《石鼓》作于秦襄公八年,距宣王更近……

  所不同者,出于宣王时史籀手笔或秦臣手笔罢了……

  《石鼓》于唐代初出土于天兴三畴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三畴原),以后被迁入凤翔孔庙……

  五代战乱,石鼓散于民间,至宋代几经周折,终又收齐,放置于凤翔学府……

  皇帝宋徽宗素有金石之癖,尤其喜欢《石鼓》……

  于1108年,将其迁到忭京国学,用金符字嵌起来……

  后因宋金战争,复迁《石鼓》于临安(今杭州),金兵进入汴京后,见到石鼓以为是“奇物”,将其运回燕京(今北京)……

  此后,石鼓又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

  抗日战争爆发,为防止国宝被日寇掠走,由当时博物院院长马衡主持,将石鼓迁到江南,抗战胜利后又运回北京,1956年在北京展出……

  1790年,清高宗为更好地保护原鼓,曾令人仿刻了十鼓,放置于辟雍(大学)……

  现仿鼓在北京国子监……

  其形状与刻字部位和原石鼓有不少差别……

  石鼓共十只,高二尺,直径一尺多,形象鼓而上细下粗顶微圆(实为碣状),因铭文中多言渔猎之事,故又称它为《猎碣》……

  以籀文分刻十首为一组的四言诗……

  目前其字已多有磨灭,其第九鼓已无一存字……

  其书传为史籀手笔,体态堂皇大度、圆活奔放,气质雄浑,刚柔相济,古茂遒朴而有逸气……

  横平竖直,严谨而工整,善用中锋,笔划粗细基本一致,有的结体对称平正,有的字则参差错落,近于小篆而又没有小篆的拘谨……

  在章法布局上,虽字字独立,但又注意到了上下左右之间的偃仰向背关系、其笔力之强劲在石刻中极为突出,在古文字书法中,是堪称别具奇彩和独具风神的……

  康有为称其“如金钿委地,芝草团云,不烦整我,自有奇采。”

  其书体为大篆向小篆过渡时期的文字,学《石鼓文》可上追大篆,下学小篆,百无一失。

  后世学篆者皆奉为正宗,无不临习……

  杨沂孙、吴大澄、吴昌硕、王福庵等皆得力于此。

  石鼓文的拓本,唐代就有,但没有流传下来……

  宋安国所藏石鼓宋拓本,被民国秦文锦售给日本东京河井荃庐氏。

  此外,社会上所流传的早期拓本有北宋的《先锋》、《中权》、《后劲》三种,其中天一阁藏北宋拓存422字本为最……

  然原拓己失,现只能见到郭沫若30年代在日本收集的此三种拓本的照片……

  安国所藏的宋拓本《先锋》本,旧商务印书馆、文物有影印本,收在郭沫若所著《石鼓文研究》一书中。

  上海艺苑真赏社、日本鳹 堂有《中权》本影印本……

  中华书局、日本二玄社出版的《书迹名品丛刊》中,有《后劲》本影印本……

  上海书画《书法》1984年第三期,也刊有石鼓文的宋拓影印本……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

  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

  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金文可略分为四种,即殷金文(前1300年左右~前1046年左右)、西周金文(前1046年左右至前771年)、东周金文(前770年~前222年)和秦汉金文 (前221年~219年)。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逼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隶、楷之间的过渡……

  篆书之间的区别是划分方法不一样,划分原则不一样……


旅游新闻报料QQ群:131380194
 
 
 
 
 
作者: 秦仁智 文章来源: 贵州旅游在线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18-11-03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贵州旅游在线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广告服务隐私保护招贤纳士合作伙伴网站团队帐号信息

本站为中国景观村落和经典村落景观评选申报贵州工作站
贵州旅游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法律顾问:腾辉律师事务所 
  旅游业务:贵州黔中行旅行社 旅行社许可证号:L-GZ00397 icp 网站备案编号:黔ICP备10200780号-1 gabeian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380号
电话:18985589677 地址:贵阳市南明区晒田坝路鸿源居6栋17号 邮政编码:550001
支持单位:贵州省民主建国会 贵州省艺术摄影学会 贵州省写作学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黔B2-20030008  黔新出网版准字006号  贵州省通信行业协会理事单位
广告代理:贵阳金钥匙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手机:18985589677 
贵州旅游在线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