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君古墓)
为保护这一批清代古墓群,县委十分重视,县委书记吴高波亲自打电话乡镇负责人,坚决保护好天域极地的这群古墓文物。县老区建设促进会30多名老干参与调研并行文要求依法保护。因而,使这批清代古墓群幸得保存。
据了解,天域极地发现田氏、杨氏、张氏家族为代表的这一批10余座清代古墓群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极大关注。中国关工委秘书长田汝林曾亲自带人考查,并撰文河南电视台发表;贵州大学历史系将此立项为“清代古文化研究基地”。该校大学教授夏保国两次带研究生实地考查,并撰文“曾绽放在黔北大地的奇葩——乡绅文化”。该文发表于遵义市政协出版的2014年第一期刊物,称田茂玉、王太君为代表的古墓群的传统文化是“耕丰读显的典范,长寿之乡的典范,孝道文化的典范,操持治业的典范”。遵义会议纪念馆原副馆长、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石永言实地考查,并撰文“别有天地在尧龙”刊载于遵义日报。遵义市文史研究学会会长曾祥铣教授率团实地考查,认为天域极地这批清代古墓群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桐梓县古文化研究知名学者黄光荣先生曾多次实地考查,并撰文《从尧龙山镇清墓群看清朝的开垦奖励国策》一文,发表于遵义政协刊2015年第三期。
从以上情况得知,天域极地的传统乡贤文化,是多彩贵州深度文化旅游的黄金景点,这批古文化遗存,将成为多彩贵州黔北又一地方特色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三、远古生物文化的黄金景点
走进天域极地中心观景台,瞭望远处,著名的尧龙山顶峰映入眼帘,它象似警示历史的一口大钟,细看似一尊大佛,(中华震旦房角石)保佑着这一带风调雨顺,民众平安幸福。往近看,眼前一座好似石林小山,它象摆放在天域极地的天然盆景,这些正是大自然奉献给人类一幅幅自然美景。转身走向瞭望台后被开发的小山石下,在裸露的青石板平台上,随处可见一条条遗存的远古海洋生物化石。这种化石在先前参观古墓上,开发区售房部地板上随处可见,疏不知这些随处可见的远古生物化石,它就是自然界给我们人类留下的一本天书。据专家考证,天域极地随处可见的远古生物化石,是距今四亿五千万年前的海洋古生物化石,它叫“中华震旦房角石”。它生长在奥陶纪浅海环境,对研究地球板块变迁、气候变化、生物进化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从这一意义上我们可知,黔北这一块风水宝地,原来在四亿五千万年前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地球板块的挤压变迁,眼前的尧龙山峰是从海平面突起,形成了今天美丽的自然景观。早在40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多次派科学家进行考查,将韩家店和尧龙山一带确定为世界地球变迁的观测点,被省立为世界自然遗产古生物文化保护单位。因此,把天域极地打造成远古生物文化旅游景点,这是多彩贵州黔北的又一大亮点,是天赐尧龙的又一瑰宝。
(中华震旦房角化石)
采访快结束时,随行的一位朋友问记者:“在你认为的这些文化黄金景点,如果不是引进外资开发,什么长征文化、传统文化、远古文化谁也不知,一钱不值”!是金子,埋在地下一千年,它仍然是金子,今天的开发,是看谁有智慧去识别什么是金子,我们今天探讨保护生态和开发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是要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矛盾,人类的改革和开发,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相反又只有在开发中保护好文化遗产,才能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两者结合,既要开发又要有效的保护传统文化和生态文明,这才正是我们今天人们所需要的核心价值。
记者最后也希望当地政府意识到这些文物与文化的重要性,并能够尽快对当地的文物进行有效的保护措施。这批古文化遗存,必将早晚成为多彩贵州黔北又一旅游亮点。
再见,天域极地,未来黔北文化深度旅游的“金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