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
a、地域资源:贵州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的民族文化大省,也是一个原生态文化资源保存完好的山地省份。其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举世瞩目。国务院今年首批公布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单中,贵州有31个项目。贵州省政府颁布的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就有91个。在贵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产业保护和开发中,著名苗族服饰收藏
b、藏品资源:曾宪阳先生是贵州著名的摄影家、美术家及民族文化研究工作者,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他收藏并整理、研究了种类繁多的贵州各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化艺术精品,其藏品已成为研究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珍贵素材和资料。如极为罕见的月亮山蜡染“牯脏衣”等珍品不仅仅具有珍藏价值,更有文化学人类学者进行研究所需的实物依据,同时还是一份苗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因此,曾先生的藏品被誉为“贵州民族文化瑰宝”、“贵州民族民间文化典藏”、“贵州民族文化藏品的旗舰”。这此珍贵的藏品,曾先生进行了多年独到的研究,出版了许多中、法文版的苗族传统服饰研究专著。如《中国苗族风情》(外文出版社,1989)、《黔境古风》(199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苗装》(1992年,中国人民美术出版社)、《贵州奇石》(2000年,贵州人民出版社)、《王阳明黔谪遣迹》(2001年、贵州人民出版社)、《苗族银饰》(2003年,贵州人民出版社)、《森林之城——贵阳》(以上均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等。
c、学术价值和资源:曾先生认为:“苗族传统服饰不仅手工制作技艺登峰造极,更为精妙的是这些苗装中的图案纹饰储存着苗族族源传说、信仰理念、宗教崇拜、生活憧憬等多方面的信息与汉族有着同样悠久历史的苗族,在历经数千年的积淀之后,为人类服饰文化创造了惊人的辉煌。”“苗族服饰上的符码浸润着民族和地方特色,流溢着的那种浓郁的千古传承的民族历史文化气息。”他认为,由于没有文字作为载体,苗族服饰上的纹饰,更加直接真实地传达出了远古的信息,传达出了其关于祖先起源的历程。他长期研究和破译这些远古的文化符码,其成果展现在他正在编写的《破译苗疆无字符号》一书中,以期为人类的文化渊源和发展揭示一些被时间长河模糊掉的真相,在苗族服饰中大量的图案、符号与汉族文化史上的图腾、符号惊人的相似,有的简直一模一样,然而刺绣的作者都是不认识汉字的苗族妇女。他进一步研究发现,苗族同胞的服饰刺绣其实记录了宇宙与生命的起源,并通过这种方式传承着本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他的发现深刻影响了很多从事苗族服饰研究的学者,从而改变了学术界对苗族历史和文化的一些“推论”,还回了苗族文化本来的真实面目。在探究苗族文化与中原文化渊源流变的关系上,曾宪阳先生更是以其收藏的服饰为依据,提出了很多石破天惊的论点,对促使苗学这门“国际显学”的科学性真实性研究提供了启发和实物依据。
d、媒体宣传资源:曾氏独到的藏品和研究成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和昆明等地展览过。展览会上,来自世界十几个国家的人类学者、博物馆界专家,以及国内有关专家学者对这些苗族传统服饰叹为观止,尤其惊讶于其中蕴含着的远古文化信息。其藏品中的贵州月亮山古苗装,其具象、直观的“史书”功能成为中外专家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此外,还举办了“穿在身上的史书——贵州苗族古装曾宪阳先生收藏精品展”等国内外知名展览。2003年开始,《中国民族》杂志中英文版多期用大幅篇幅报道曾先生藏品,更是在海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刊有曾先生收藏品及其介绍文章的英文版《中国民族》杂志在全世界针对各国使馆、博物馆、图书馆、高校、文化交流组织等机构发行。很多外国学者、苗学研究专家、国际文化交流机构、少数民族文化爱好者纷纷对曾先生的收藏品极为关注,已有西班牙、匈牙利等国文化机构前来商谈异国展出事宜。
“我研究了40年的剌绣,直到今天才看见绣中极品,我非常激动也非常悲哀。”日本剌绣研究所的望月真理女士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她对贵州苗族服饰的膜拜之情。
法国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christorhe comentale博士激情赞誉:“这些藏品在世界一流的博物馆也是少见的。”他把古苗装上的意象图案与欧洲中世纪宗教名画的社会意义相提并论。
“您对苗族文化的激情与热爱令人敬佩,感谢您对苗族文化保护及人类文化遗产保护所做的出色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爱川
e、时代要求:曾宪阳先生认为从20世纪80年代起,苗族服饰等珍贵的文化遗产就随着苗族农村经济及交通状况的改善,遭遇到了不可抗拒的冲击,深山古寨长期与世隔绝的状态已不复存在。在商品功利的诱惑下,乡野里苗家男女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心态发生了改变,世代祖传下来的苗绣、苗装及其具有文化价值的生活用品被“高价”卖给来搜集古苗装的商人和收藏者,而这些苗族服饰艺术珍品是不可复制和再生的。此情此景,使
然而,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