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人文风情
书法家之乡
梵净山在与湘、渝、鄂三省、市交界的黔东北边陲,居住着着土家、苗、侗、汉、羌等各族人民。来到梵净山可以感受苗族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同时可以体悟到梵净山区丰富深邃的人文文化。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书法艺术。
印江,位于梵净山山下的一个小山区,已书法名家辈出而闻名,以题写“颐和园”匾牌而名噪海内外的严寅亮就是杰出代表之一;因此,印江成为了著名“书法家”之乡。在梵净山两个山林之间有个碑林中,就有当代书坛泰斗赵朴初、启功、沈鹏等人的墨宝。印江是书法家之乡,还是一个富有革命传统的山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贵州高原上的第一块红色根据地,即1934年由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创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黔东特区,就屹立在梵净山麓的领边几县。
云舍风情
梵净山的苗族风情多姿多彩,在位于江口县太平乡云舍土家民俗文化村坐落在梵净山太平河风景名胜区内被誉为“天堂河谷”的太平河畔。云舍土家民俗文化村传说“云舍”土家山寨曾经是仙人居住的地方,仙人因土家百姓勤劳、勇敢的精神而感动,移居到后山的仙人洞居住,把肥沃的土地让给了土家百姓,土家人为了纪念仙人的功绩,把寨子取名“云舍”。寓意为“云中的房舍,仙人居住的地方”。云舍土家民俗文化村寨距江口县城7公里,云舍土家民俗文化村距梵净山南山门23公里,云舍土家民俗文化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439户1717人中,98%的村民都是杨氏后裔,是江口乡村第一大寨。云舍土家民俗文化村依山傍水,日照充足,土地肥沃,云舍土家民俗文化村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土家民风习俗。云舍土家民俗文化村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的傩戏文化,独特的婚嫁习俗,悠扬动听的山歌、情歌、盘歌、哭嫁歌;参与性极强,源自土家日常生活的摆手舞、金钱杆、茶灯等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秦代的土法造纸手艺,唐代的水排作坊,明末清初的“筒子屋”建筑,形似迷宫、四通八达的古巷道,变化无穷的神龙泉,幽静优雅的云崖大峡谷,千姿百态的“地下宫殿”仙人洞等;云舍土家民俗文化村将人们引入一个集山、水、洞、民俗文化于一身的神奇世界。
云舍土家民俗文化村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云舍土家民俗文化村是人文、历史旅游产皮,云舍土家民俗文化村这里有着古朴、雅俗、独特的民俗风情。明清年间遗留下的众多民舍,古代作坊,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个造纸术原始手工造纸工艺等保留遗传至今,称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的傩坛戏,云舍土家民俗文化村这里是土家族千年文化、历史的再现。
2005年省委、省政府把云舍土家民俗文化村定为全省重点建设的示范性民族村寨,云舍民族文化村正日益成为打造“乡村旅游”的典范。
松桃苗王寨
松桃苗王寨地处湘、黔、渝三省(市)交界处。东邻张家界风景名胜区,西接重庆大都市,北临三峡旅游区,南依省城贵阳,直达半径均只在250—350公里之内,区位优势非常突出。境内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景点景观融观赏、科研、教育和经济价值为一体,极具开发潜力。大致可分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红色旅游三大类。它集中在于一山两河三洞间。一山即梵净山。梵净山天画、天马寺、白云寺和扑朔迷离的原始森林,形如白鸽的珙桐树群,五颜六色的杜鹃花海和金丝猴群活动栖息地,还有险峻的薄刀岭,逼真的万卷书,伟岸的紫金顶,世外桃园冷家坝及绵延百余里的竹海等。两河,指马槽河和松江河。两岸景观奇异,绿树遮开,竹林摇曵、河水清澈见底,平水处微波荡漾,急水滩浪涛汹涌,是漂流弄险的绝好去处。三洞,即乌罗潜龙洞、三阳大湾洞、世昌盘豹洞。三洞景观迥异、各具特色。松桃是革命老区,早在1934年红军就在这块热土上建立了红色苏维埃政权,红军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和与敌人战斗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斗争精神和可歌可泣的事迹、遗址,比比皆是。松桃的名胜古迹遍布城乡,到目前为止,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一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梵净山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红色旅游文化,让我们感受到梵净山的少数民族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