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9月28日专电(记者周芙蓉)贵州民族学院民族文化学院教授顾朴光在日前召开的贵州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研讨会上撰文指出,地戏面具的商品化,不仅引起了它的传承方式、形制造型和制作工艺的变革,还使得流传在民间的面具信仰被彻底颠覆。
顾朴光说,长期以来,面具被民间地戏艺人视为神灵、祖先、英雄的化身和载体,认为它可以给人们带来吉祥和灾难。出自对神灵、祖先、英雄的崇敬和畏惧,于是便产生了面具禁忌。面具禁忌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不许女人触碰面具,尤其忌讳怀孕的女人触碰面具;演员戴上面具后,忌讳相互呼叫姓名,如果演员间有事需要商量,只能呼叫彼此扮饰的角色名称等等。
过去制作地戏面具也有很多禁忌。例如在砍伐制作面具的大树时,面具艺人要在树下焚香点烛,面对大树顶礼膜拜,念一些吉祥的祝辞;树材被抬回家后,要堆放在干爽向阳的地方,并不许人从上面跨过。在动手雕刻面具之前,面具艺人要举行"驾马"仪式,做法是将斧、凿、锯、刨等工具和马凳置于神龛前,焚香点烛,诵念祝辞,并宰杀雄鸡一只,祭祀神灵后,才能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