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仕祥,安顺远近闻名的蜡染大师,凭着能画、能设计,又懂得整个蜡染工艺流程,在蜡染靛蓝紧缺的情况下,研制了蜡染土靛原料,又实验成功土靛的快速染法。这位曾经多次获得奖励的蜡染图案设计师,因市场混乱,愤而退出蜡染市场。他说:“盗版严重,自己创作的作品得不到该有的知识产权保护。”和马仕祥一样退出的还有蜡染艺人周忠秀,她表示:“我不再做蜡染了,因为我个人的力量不能与做伪劣产品的人相抗衡。”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利益的诱惑下,很多不会手工蜡染制作、不懂图案设计的就靠盗用他人的作品,通过电脑移花接木,改头换面,再利用电脑喷绘、丝网印刷等手段大量制作假蜡染。
据安顺蜡染协会负责人之一的王翀介绍,“这种方式产量很高,一日能生产数百幅,其成本价格没平方不到十元,装裱后仅卖20至30元,相当于手工蜡染成本的三分之一;另一种就是用防水广告色在黑布上描画图案,也冒充为蜡染,这种价格更加低廉;还有就是用白布染出蜡染具有的冰纹,在上面用丝网印刷或用电脑喷绘图案。”
这些假冒伪劣品的出现,给手工蜡染生产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别让蜡染艺术失去灵魂
“安顺蜡染开发的半开放状态,直接扼杀了蜡染的原生状态。”安顺市文化顾问帅学剑认为,安顺蜡染原生态的消亡速度和市场的过度开发有关,蜡染失去了原生态,就好像艺术失去了灵魂。
安顺的文化专家在调查中发现,少数民族把这种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艺术品视为生命的追求,图案中的每个细节都表达着他们的心声。如安顺普定一带的小花苗图案鸟嘴中吐出一朵花,表达了万物有灵,万物共生,是一种原始的民族人文学,值得关注并留存。扁担山布依族的服饰上以蜡染图案描绘了生活的环境,家门前是田地,田地下是河流,河流下是树、村庄,对研究布依族民俗文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遗憾的是,专家在调查中发现这种文化已经出现变异,许多文化符号已经消失,一些文化形态正在面临消亡。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大多数人都想到了速成,放弃了蜡染最灵魂的东西。”安顺一位长期研究蜡染的文化人告诉记者,安顺蜡染真正的生命力,在于手工,在于原生态,在于创造,而市场的过度开放,出现了工业化批量生产,市场上的大多数蜡染失去了艺术价值,这才是蜡染业的真正困局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