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旅游在线讯 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副会长王水法在7月9日举办的安顺·黄果树可持续人居环境与旅游主题论坛开幕式上作了《“三力”并用“三效”合一”——以西湖为例谈名胜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主旨演讲。
王水法在演讲中说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旅游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滚滚而来的大众旅游浪潮已经势不可挡。为了分享这个浪潮所带来的“红利”,许多城市都把旅游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相继出台优惠政策予以重点扶持。可以说,中国旅游,方兴未艾,来势凶猛,前景诱人。
然而,生态旅游是一种有限制的旅游方式。它对旅游人数、游览行为、开发强度、经营模式等,均有特定的要求。目前,对于风景名胜区而言,面临着"超强度开发,破坏性建设,游客量骤增,管控力滞后"等挑战。现在每逢节假日或“黄金周”,景区往往车水马龙,人满为患,环境容量承载满负荷运行,自然生态资源承受着巨大压力,旅游体验舒适度也随之大幅下降。难怪有的景区管理者发出这样的感叹:“游客不多头痛,游客多来头晕;既怕游客不来,又怕游客乱来。”,来了以后垃圾一堆,他就走了。所以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要对当下的“旅游热”作更多的“冷思考”。
从我国的空间布局看,名胜区只占国土面积的1%,且旅游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和脆弱性两大特点。如何让保护与利用当中取得一个最大的公约数,实现上下合一,这是我们长期以来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为之进行了长达十年之久的积极探索与有益尝试。他们的做法,概括起来,就是“三力并用”:
一、环境的引力。自然的绿色是人类生存的条件,秀美的山水则是生态旅游的源泉。杭州“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形态和“真山真水园中城”,以及“两堤三岛”的景观格局,吸引着各地数以千万计的游客慕名而来。
其实,西湖也曾面临生态危机:违章建筑屡禁不止,“脏乱差”现象比比皆是,环湖周边工厂众多,景区规划不尽合理,湖水污染极其严重,生态环境处于失衡边缘。面对这种状况,进入新世纪以来,杭州市开展了历史上力度最大、影响最广的西湖综合保护行动,做法主要有这么几点:
一是建筑总量只减不增。西湖景区坚持把生态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淡化建筑,浓抹生态,搬迁大批区中企业,拆除违法及有碍观瞻建筑,景区建筑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疏解,建筑量减少近60万平方米。
二是常住人口少进多出。最大限度减少人口密度。人口这几年来已经减少了7000多人,工厂外265家、住户接近3000从景区迁到外面。
三是绿地占比只增不减。通过拆违退绿、空地补绿、坎沿挂绿、见缝插绿等各种方式,新增绿地面积100多万平方米。
四是西湖水体勤进快出。从钱塘江引江水,湖水通过6进9出,实现了20天换水一次。现在是水清能见湖底鱼游。并通过湖底清淤和景观复原等工程,新增水域面积0.9平方公里。。
五是进出车辆循环限行。建设西湖核心景区外围交通"二环线",将大量车辆挡在了西湖核心景区之外,节假日实行车辆单向大循环,并对车辆实行单双号限行,今天单号,单号进。明天双号,双号进。在全国最早推出公共自行车免费服务系统,倡导绿色交通理念。
六是卫生保洁日积日清。坚持把文明劝导与全天候专人保洁相结合,湖上漂浮物定时打捞飘浮物,以及垃圾"你丢我捡",捡到游客不好意思再丢为止。
二、做精文化张力。文化也有张力,就是软实力。
如果说生态是绝对有限资源,那么文化则是相对无限资源,更应成为如今景区的必备要素。俗话说,“有山则有秀气,有水则有灵气,有绿则有生气,有文则有雅气,有特则有人气”。任何一个景区都有它的特点,黄果树景区的特点就是瀑布,给人家以视觉的冲击力。什么叫瀑布?在西湖申遗之初,世界遗产专家认为这几乎是件不可能成功的事情,后来我们打出了文化牌。看景区是否有魅力,不要看他游客怎么样,还要看他的文化的力量,不仅要看视觉的冲击力,还要看他文化的吸引力。只有做足文化这篇文章,才能让自然资源锦上添花。现在,世界上唯一不能复制的就是文化。它是景区的DNA,也是景点的源泉。西湖堪称是在"天人合一"东方哲学指导下的传统山水审美之典范。西湖,精致和谐,应有尽有;恰到好处,应无尽无。西湖正如美女西施,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秾纤合度。它的和谐之美主要体现在,湖面不大不小、湖水不深不浅、群山不高不低、距离不远不近、灯光不明不暗,连西湖边长大的姑娘都是不胖不瘦,一切都显得自然和谐、中庸精致。
二是爱情之花。整个西湖充满着浪漫气息,断桥、长桥、西泠桥,三座桥各代表着一个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梁祝长桥十八相送、白娘子断桥别许仙、苏小小西泠桥畔守望,中国四大古典爱情故事,西湖就占了两个。这充分说明,只有美轮美奂的山水才能引出感天动地的爱情。
三是诗画之雅。两堤两公,就是苏堤、白堤,牵出了两位诗人,就是白居易、苏东坡,题诗作画;楹联匾额,画龙点睛;皇帝碑题,马远写湖……西湖自诞生之初,就与文人雅士结下了不解之缘,千古诗书画印茶,筑就了西湖的堤、桥、塔、岛、山。西湖十景,就像撒落在景区的十颗珍珠,熠熠生辉。景从画中来,画为景之魂,囊括了唐宋元明清的文化遗存,尽揽了儒释道三教的博大精深,在人类景观设计中堪称一绝。
四是佛教之光。六所寺庙,常年烟火不断,游客如织。
正是西湖这种独特的文化魅力,才博得世界遗产专家的认同和中外游客的青睐。
三、做活经营增魅力
生态保护是基础,适度利用是手段。任何东西都是要利用的,资源再宝贵也是要利用,不利用就是废物。当然过度的利用就是对我们资源的浪费和破坏。黄果树景区我认为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所谓生态旅游,是指具有保护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和行为,如果不用它当然不行,如果过度用也会马上就没得用,所以要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路子,主要采取三点措施。
一是以软硬兼施的手段,解决景点“冷热不均”和客流“疏密不匀”的结构性矛盾。我们采取冷点热做和科学导向。首先是要把硬件上做好,把冷点做热了。
二是上下联动,调动景区原住民生态保护与旅游经营的积极性。景区原居民不能把他赶出去再做经典,他本身就是景区的内容之一。但是他的行为又有可能会影响到景区的整体,这些人怎么办?唤醒他们的保护意识,激发他们经营的激情,让他们在里面好好的生活,使文化更加丰富。西湖采取什么办法呢?里面有很多的村都是西湖龙井的茶叶村,这些茶民原来只是种茶和卖茶,现在引导他们还要泡茶,讲茶,搞茶文化。
三是以内外结合的形式,为生态旅游发展插上智慧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