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扶贫:从“设施落后一穷二白”到“五星闪耀招财进宝”
百里杜鹃建立之初,一切白手起家,经济社会基础非常薄弱。作为率领团队进入杜鹃花区“成家立业”的领导,毕节市人大副主任、百里杜鹃党工委书记黄家耀清楚记得,当时带着地区财政拨付的80万元,在毕节洪山宾馆举行了一个简单仪式,百里杜鹃管理区就算诞生了,而当时工作机构才6个,人员70名,仅有一幢林业部门遗留下来的两层管理房,算是唯一的办公场所。
面对这项全新的事业,百里杜鹃管理区领导理清思路:以“生态立区、旅游强区、工业富区、城镇带区、科教兴区”为主题,立足于改革发展双领先,通过管景区与管社会相结合,旅游发展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升级旅游基础设施,转型产业发展,让花区群众“发花财”、“吃旅游饭”。
发展靠财力,钱从何处来?百里杜鹃采取地下支持地面,“以短养长”的办法,通过取缔非法小煤窑,招商引资扶持合法煤井做大做强,解决财政增收和当地农民就业。通过建花园式矿区,建运煤专线公路,确保工业发展不对旅游产生负面影响,实现采煤和护花二者得兼。
找准路子,有了票子,就甩开膀子,谋求跨越发展。人手少、事务多,就“一人做几人的活路,女人做男人的活路,晚上做白天的活动,节假日做工作日的活路”,宁可自己睡不着,不让目标被耽搁,用拼搏的精神,与时间赛跑。
经过6年来2000多个日日夜夜的辛勤努力,百里杜鹃旅游条件大为改观。外部环境上,杭瑞高速遵毕公路的开通、毕节飞雄机场的通航,使百里杜鹃具备了迎接海内外游客的通达条件。内部环境上,实现了乡乡通油路,大部分村组通水泥路,花区农户基本实现了连户路和院坝“两个硬化”;新建一批游步道、观光车道、大型停车场、观景设施和游客休息设施,全面改造景区民居,并重点打造一批风情小镇、民族新村,建成一批星级宾馆和200余家农家乐、300余家乡村旅馆。旅游设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来自旅游的收入不断增加,旅游产业展现出富民的强劲势头。景区景观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游客意见均符合国家5a级标准,成功地获得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