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花中西施”喜迎花样年华
穿行于百里杜鹃景区,今昔风景大不同。新修的油路、井然有序的行道树、披红挂彩的特色民居,通往各乡镇的公交车,改写着这里过去群众生活难、行路难、办事难、诉求难的贫困景象,让人充分感受到旅游扶贫的“山乡巨变”。
统计数字显示,百里杜鹃管理区建立6年多来,向各级党委政府和花区人民交了一份美丽的“答卷”。
经济快速增长,2012年百里杜鹃生产总值从成立之初的2.03亿元跃升到13.7亿元,增长5.75倍;财政总收入从成立之初的0.3亿元增长到7.19亿元,增长2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从成立之初的740元增长到4950元,增长6.7倍;游客进入量从成立之初28万人次增长到460万人次,增长15.4倍;旅游综合收入从成立之初的0.21亿元增长到30.38亿元,增长143.7倍;农民旅游纯收入从成立之初的180元增长到2600元,增长13.4倍,核心景区农民人均旅游收入上万元。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日益增强,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在旅游发展和品牌打造上,6年来,成功举办了6届国际杜鹃花节,共接待中外游客13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84亿元;先后被评为全国低碳旅游实验区、“最值得驻华大使馆向世界推荐的中国优秀生态旅游目的地”、“2010最负国际盛名景区”、“亚洲·大中华区十大自然原生态旅游景区”;连续三届被评为“贵州十大魅力景区”和“贵州十大影响力景区”。
“百里杜鹃在短时间内发生巨变,是体制创新的结果。管景区与管社会‘双管齐下’的旅游扶贫发展之路,破解了多年来百里杜鹃旅游发展体制不畅的难题,为全国旅游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百里杜鹃管理区党工委、管委会两个主要领导感触颇深。
弘扬最美精神,点燃多彩梦想,把道路建成风景线、把村庄建成小景区、把庭院建成小景点;立足交通的区位优势、优美的自然风光、清凉的生态和气候优势、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把百里杜鹃建成川滇黔渝休闲养生避暑的“后花园”,到2016年,实现群众富裕和谐文明的小康生活。这是小康路上百里杜鹃的目标,而全国5a级旅游景区殊荣的获得,开启了百里杜鹃新的发展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