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记录——
织金砂锅 传承千年的手工艺
今天,我们的行者队伍不仅下到100多米深的织金大峡谷,用脚步亲自感受了贵州喀斯特地貌的神奇。还来到了织金县城的“砂锅街”一探非物质文化遗产——砂锅制作技艺。当地几十户砂陶制作坊,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古老的技艺,努力发扬着这一“民间艺术”。
行者人物——
“砂锅街”残疾手艺人 高保全
“我做了一辈子砂锅,以后也还会继续做下去...”
在织金县城的东门,有一条古老的工业街,闻名中外的织金砂锅就产自于这里,于是这条街被当地人俗称为“砂锅街”。高保全则是砂锅街上一位知名的手艺人。
今年70多岁的高保全,10岁的时候开始学习制作砂锅,至今已经做了60多年了。老人从小就一只手有残疾,当我们来到他家的时候,只见他半截手臂在转动胚盘,另一只手轻压砂泥,熟练的在转轮上铺出密密麻麻的圆圈,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敢大声去打扰他。那沾满砂泥的独臂制出来的砂锅,让到访的每一个人不禁由衷的敬佩老人的高超技艺。
也许一个普通的砂器并不会带给人们艺术上的冲击,但却注入了每一位手工艺人的心血和汗水,这也使普通的砂锅变的与众不同。非遗文化的传承也在以这种方式延续着。
行者感悟——
贵州的传统文化是涵养当地少数民族精神最好的载体,非遗文化更是贵州得以享誉国内外的基石。因此,保护好、传承好贵州的优秀传统文化,其实就是在树立少数民族的文化自信,也是在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
今天一天的探寻之旅,我们的行者们除了感受到贵州喀斯特地貌的独特之外,更多的时间是花在了非遗文化的体验上。令人欣慰的是,尽管现在很多人痴迷于物质世界不能自拔,但仍然有像蔡群、高保全一样的“行者”们,一生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播。也正因为众多有着“行者”精神的传统文化的坚守者和传承者,我们贵州优秀的传统文化之花,才能在新时代常开常新,才能保持生生不息的活力和张力。
对于我们此次活动的行者而言,每一次出发都是为了看见不一样的世界,每一次努力都是为了遇见不一样的自己;而对于传承非遗文化的手艺人们,他们用双手创造着文化的灿烂,用坚持诠释着传承的意义。这何尝不是一种“行者”精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