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增长方式 全面调整结构
贵阳是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产业层次较低,资源型产品、粗加工产品占到三分之一以上,不但浪费资源,还损害了生态。贵阳市把“调结构”放在首位,着力推进发展方式从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向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转变。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把稳定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重点发展旅游、会展、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全力打造“贵阳避暑季”、“贵阳温泉月”等旅游品牌,旅游总收入连续3年增幅都在50%左右。
针对一段时间以来全市工业下滑,结构问题突出的状况,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振兴工业经济;按照“大调整、大开放、大实干”的思路,推动产业结构由偏重到轻重协调发展、产品结构由初级调到精深、布局结构由分散调到集中、所有制结构由国有经济占大头调到民营经济占大头;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型工业经济的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在“水涨船高”的情况下,贵阳第三产业比重连续3年超过第二产业;产业内部结构也明显提升,单位gdp能耗明显下降,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节能减排的指标;而且经济增长速度逐年提升,2007年gdp增长11.4%,2008年增长13.1%,2009年增长13.3%。
转变服务方式 竭力改善民生
为了让市民喝上洁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贵阳市坚持采取最严厉、最强硬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打响饮用水源保卫战和森林保卫战。对贵阳市的主要饮用水源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依法治理,率先建立全国第一个环境保护法庭,制定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对蚕食、破坏两条环城林带进行严厉打击。特别是2008年,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毁坏森林进行商业开发的“福海生态园案”进行了审判判决,引起社会强烈反响。随着一批污水处理厂陆续建成投入使用,去年底,贵阳市日污水处理能力已提升至近64万吨,这也意味着,贵阳市主城区的污水处理率将达到100%;近3年来,每年婉拒的耗能高、污染重、效益低的投资项目涉及金额都在300亿元以上。
为方便市民出行,贵阳市以空前的力度抓紧实施“三条环路十六条射线”的骨干路网规划,推进市域快速铁路网和城市轻轨建设。贵阳虽然是贵州唯一的特大城市,但基础设施欠账多,城市功能不完善。去年,贵阳环城高速公路、北京西路、黔灵山路、甲秀南路、机场路、水东路等6条城市骨干道路建成通车。“一环五路”让贵阳城豁然开朗。区域之间连贯基本形成。今年,北京东路、甲秀北(中)路、北二环、东二环、南二环等道路建设又如火如荼展开。
为切实提升广大市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除了大力解决百姓出行难以外,贵阳市委、市政府转变服务方式,“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来办”,推出了“六有民生”行动计划,千方百计使市民百姓“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居有所安”,让生态文明成果惠及广大群众。2009年全市本级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28.1亿元,增长16.1%,占财政总支出的52.5%。在省内率先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5万人,发放低保金1亿多元;166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开工建设廉租房28.9万平方米,经适房竣工100余万平方米;新增就业岗位5.2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