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引入国际通行的发展理念,促进国际、国内市场的全面开放和竞争,由此,国际化、市场化进程也是这10年我国旅游景区业发展的主旋律。
一、 旅游景区“百花齐放”,我国旅游形象更加丰富多彩
发端于入境旅游的我国旅游业,在国际上经久不衰的旅游线路是“京西沪桂广”,支撑这一经典产品的也是我国最早的一批世界遗产级的王牌旅游景区(如北京故宫、八达岭长城、西安兵马俑、桂林漓江、杭州西湖、苏州园林等等),这些景区多数分布在我国最早开放的东部沿海地区。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景区陆续整体对外开放,中部和西部一些景区开始进入游客的视野,如九寨沟、丽江、张家界、平遥、西递-宏村、福建土楼等等,这些原来鲜为人知的深山区、小村庄,昂首迈入世界遗产的行列,成为入世10年来拉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生力量。2001年,我国拥有世界遗产28组,到2011年,增长到41组,位居世界第三位,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遗产大国,全国精品旅游景区呈现“百花齐放”的喜人格局,我国在国际上的旅游形象更加丰满和楚楚动人。
二、旅游景区在事业化、产业化以及市场化、国际化的不同轨道上得以长足发展
入世10年来,尽管我国一些传统旅游景区依然保持行政性、事业性运行状态,尚未完全进入市场体系,但是,伴随着入世后公共服务理念的引入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旅游景区管理体制也逐渐从传统的行政、事业管理,向着更加国际化、市场化的进程迈进。
1.旅游景区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产业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并全面推动了我国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伴随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旅游景区在规模和质量上都得到迅速发展,旅游景区成为许多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先导行业,并带动了机场、铁路和公路等旅游基础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开发一个景区、带动一片开放、致富一方百姓”更是彰显了旅游景区发展在各地区对外开放进程和脱贫致富方面的积极作用。九寨沟、张家界等山区,已经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旅游景区更是我国旅游行业中最早和当前包装上市融资的重要基础,成为旅游产业发展最稳定的基石。
2.公共服务产品理念的引入和深化,促进了景区免费开放的步伐
入世后,我国在各个领域加速与国际接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形成的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理念被逐步引入国内并加以实践,文化领域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并率先参照国际惯例,开放了各类博物馆类景区,红色旅游发展促进了全国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类景区的免费开放,一些城市的核心景区根据本地实际也做出了大胆探索,如杭州免费开放西湖,南京在实现园林旅游管理一体化后,开放城区内的核心旅游景区,还有更多的城市开放了城区内的城市公园类景区,尽管这些探索还是局部的,但是,方向已经很明确,属于国家的公共旅游资源应当免费向公众开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与国际社会的更加紧密接轨,更多景区有望摆脱对门票经济的依赖,在各方的共同支持下,勇敢地加入作为公共产品免费向公众开放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