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薪休假之难
蔡继明坚持认为,是带薪休假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十一黄金周的“疯堵”。
之前,中青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受访的2441人中,54.5%的人表示从没有享受过带薪休假,23.5%的人偶尔享受过,仅有22%的人表示“每年都可以”。在参与者中,46.3%的人已工作10年以上。
凤凰卫视主持人邱震海支持逐步取消黄金周,但也指出了当下的一些现实困难。
“如果在一个私营企业休假,你让我自主带薪休假,老板根本不会让你休假,老板认为你要休假就是偷懒,你怎么能休假,而当所有人都不休假,你一个人要提出休假,你无疑就是告诉老板我不想干了。”
邱震海认为,当公民的自主带薪休假这种观念到机制还没有完全确认,不得不依靠黄金周来保证每一个公民至少能得到“被动式”休息。
更好的休假制度
据媒体报道,美国有线新闻网(cnn)曾发布过一份全球“带薪休假”榜单,触动了中国人的敏感神经。
cnn以被调查国家和地区“一周工作5天并有10年工龄”的企业员工为样本,以“带薪休假”的总时长为对比单位,最后得出:巴西和立陶宛以41天的带薪假期位列排行榜单之首,不少欧洲国家一年有30天左右的带薪假期,美国和新加坡以“25天”位列居中,而中国则以“21天”位列榜末。
据统计,发达国家的公民全年大约有1/3的时间用来休闲,1/3的收入用于休闲,而休闲产业对gdp创造的贡献也大概在1/3左右。
而在中国,这些尚未能实现。
在刘思敏看来,中国的现状与国外发达国家没有可比性:“西方也有圣诞节长假,只不过他们人口没有我们多而已。”
刘思敏称,非均衡的周期性运动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常态的。“每个月都有钱塘潮,只不过八月十五最高。”他说。
那么在中国,如何避免游客过于集中给交通、参观、接待带来的巨大压力?如何使中国式的休假也变得更好些?
目前,扩容“中国式休假”的呼声开始出现。
同时,集中休假再次被质疑,一些人士呼吁实行弹性带薪休假制度、错峰休假制度,以此分流和缓解“集中式”休假带来的资源和空间紧张。
据新华社报道,目前,国家旅游主管部门正在制订一份《国民休闲纲要》,有关人士表示,“纲要出台,将有效推动带薪休假制度,有利于旅游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