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文化的旅游是苍白的,没有旅游的文化是缺乏活力的。”周建琨介绍,安顺市将依托地质文化、古人类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品牌,“贵州之美在于山水,更在于山水之间的文化。”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委副书记罗红江说,西双版纳正在努力打造“金四角”黄金旅游圈,即从西双版纳出去到老挝琅勃拉邦—泰国清迈—泰国清莱—缅甸大其力,形成一个环线。
罗红江介绍,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各国盛行的南传佛教同根同源,中国最大的南传佛教寺院勐泐大佛寺建成后,西双版纳成为了东南亚傣民族寻根访源的好地方。
罗红江说,傣族、哈尼族、基诺族等少数民族世代在西双版纳居住,创造了西双版纳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西双版纳少数民族歌舞,泼水节、开门节等民族节庆,每年吸引了世界各地大量游客。
着力提升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
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39.7%,其中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各民族丰富而各具特色的文化积淀使贵州拥有“文化千岛”的美誉。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文联副主席姚晓英说,贵州已经将旅游文化创新区建设列入战略目标,贵州的旅游资源将在文化旅游创新区打造当中得到升级和增值。
姚晓英说,贵州多民族文化共存,2009年以来对苗族文化遗产持续整体发掘让世界文化版图上增加了一颗明珠——《亚鲁王英雄史诗》。“它改写了我们对中国文学版图的划分,以前是北方有史诗,南方有诗歌,这是21世纪长江以南首次发现的英雄史诗。”姚晓英说,亚鲁王的问世,受益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实施。但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随意被市场化进程改变,要充分认知文化积淀给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发展所带来的优势,在文化旅游创新区打造中,着力提升旅游资源的价值。
首次参加全国两会的“80后”苗族代表雷艳十分关注苗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我在国外演出的时候,从掌声中感受到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苗家文化。”
来自贵州黔西南的布依族全国人大代表王菁说,当地村寨里的农村妇女依靠手工制作少数民族服饰实现了致富。
贵州织金县苗族代表蔡群建议,政府大力支持鼓励民众将民间传统工艺与旅游相结合,制作特色旅游商品,既能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能增加民众收入。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妇联主席罗宁说,贵州的苗绣资源极为丰富,与时尚结合将会创造更多的消费需求。建议贵州大力发展民族手工刺绣,把这项手工艺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