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多样的民族文化将这高原山地装点得多姿多彩。很少有人知道,在贵州这片热土上到底有多少惊奇的事情,在这秀丽古朴的大山深处,谁又会想到贵州居然会有那么多占据全国之首乃至世界之巅的事物,这样的发现令人惊喜不已。
最大的整木雕傩面具—中国傩面具王
2005年,一具由千年古槐雕刻而成的傩戏假面在贵州省安顺地区被发现。专家称,这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最大整木雕刻傩戏面具,堪称中国傩面具王。
这具假面是贵州省艺术科学学会会长谢彬如研究员在贵州省安顺市民间发现的。面具高度达2.5米,宽达1.35米,几近一层楼高,人立于旁,显得十分矮小。尤为罕见的是,这个面具由一株上千年的古槐整体雕刻而成。至今尚未发现高度及宽度能出其右者。
据谢彬如研究员介绍,整个面具造型统一,风格独特,既具有傩戏面具的粗犷和神秘感,又具有地戏面具的精致和工整的特点。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长曲六艺教授看到这具傩戏假面后大为惊讶,他表示“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宏大的东西”,认为它“在中国独一无二,技艺精湛,构思奇特,是中国最大的木雕假面。”
最大的整木雕傩面具—中国傩面具王(安顺地区的傩文化)
傩是源于古代原始宗教的巫文化现象,其意为“驱疫疠之鬼”或“驱邪纳吉”,发端盛行于中原地带,后来流向长江流域和西南边陲。傩戏,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戏曲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演出剧目有《孟姜女》、《庞氏女》、《龙王女》、《桃源洞神》、《梁山土地》等。贵州是中国傩戏最为集中的省份,其傩戏面具艺术也尤为发达。由于历史背景和所接受的艺术影响不同,傩戏分为傩堂戏、地戏、阳戏三种。地戏是由明初“调北征南”留守在云南、贵州屯田戍边将士的后裔屯堡人为祭祀祖先而演出的一种傩戏,没有民间生活戏和才子佳人戏,所演都是反映历史故事的武打戏。这也是贵州傩戏的特点。
中国的傩戏有着悠久的历史,贵州的傩戏吸收了花灯的艺术成分,傩戏用反复的、大幅度的程序舞蹈动作表演,多在固定的节日演出,极具原始舞蹈风格。傩戏的脚色行当分生、旦、净、丑,多数戴面具表演。面具用樟木、丁香木、白杨木等不易开裂的木头雕刻、彩绘而成,按造型可分为整脸和半脸两种,整脸刻绘出人物戴的帽子和整个脸部,半脸则仅刻鼻子以上,没有嘴和下巴。
早期的傩戏角色,便是靠面具来区分角色行当。面具又称脸子或脸壳子,多为木质,近年亦多丝质,所绘花纹及色彩,各地大同小异。不同角色的面具造型不同,较为直观地表现出角色性格。傩戏的面具来源甚古,可以追溯至远古先民的纹面,是纹面的再度夸张,既增加了自我狞戾与异状变形后的神秘感,对疫鬼增加了威摄力,又给人审美感受,增添了娱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