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文化线路网络
梳理贵阳人文历史、红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物质文化及特色民俗、阳明文化等非物质文化,将各种文化元素加以联系利用,形成文化网络。
加强对文昌阁、阳明祠、甲秀楼、翠微巷、荷叶巷等重要历史街区的保护,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打造贵阳中心区的文化重点区域。
规划5个慢行系统
《设计》为沿城市主要道路及重点地段设置“绿道”,建立慢行网络系统,构建舒适、安全的自行车骑行环境。
全市共规划5个慢行系统,1号线起点:高穴村,终点:三岔河,共设10个站点。2号线起点:东风镇,终点:迎宾路起始段,共设8个站点。3号线起点:云峰大道延伸段,终点:车辆厂,共设11个站点。4号线起点:云环路与白云大道交口,终点:明珠大道与迎宾路交口,共设4个站点。5号线起点:金苏大道起点,终点:景石园,共设6个站点。
加大公厕密度设置
每平方公里至少设置两个公共厕所,根据人流调整设置密度。公厕的设计和建设应根据位置和服务对象,按相应类别的设计要求进行。公厕的平面设计应将大便间、小便间和盥洗室分室设置,各室应具有独立功能。厕所管理间面积宜为4至12平方米。
光色分区打造夜景
中心城区夜景控制的三个内容为:夜景廊道、核心节点、照明方式。在照明分类的设计上,可按照度分区、光色分区、照明环境气氛分区。照度分区的一般规律是:市民及游客公共活动活跃程度越高的地区照度越高,交通功能性越强的道路照度越高。照明环境气氛分布的规律为:公共活动越集中的区域,灯光气氛越活跃。
依据光色分布的一般规律进行光色分区:高色温区(偏蓝白色),主要是交通性主干道、重要的交通出入口、集散广场和交通设施等;次高色温区(近天光色),城市次干道、工业区等;中色温区(近日光色),市级行政办公区、旅游区等;低色温区(暖黄色),商业区、居住区、绿化区、城市支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