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旅游在线讯 9月16日,第六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贵阳开幕,交流周系列活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信息分享会、“我的东盟和中国”多媒体艺术系列展、文莱及中国-东盟职业教育成果展示、中国-东盟文化共生与包容性发展研讨会、中国-东盟教育和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中国-东盟创新药物研发及产业化研讨会、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论坛、中国-东盟政府、高校和企业科技合作与创新研讨会,以及东盟校长、东盟国家在华留学生“多彩贵州”行等10多项系列活动全面展开。同时启动了“贵州省来黔留学奖学金计划”,按照该计划中向“东盟来黔留学生颁发了专项奖学金。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路甬祥、原国务委员戴秉国、教育部部长助理陈舜,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省政协主席王富玉,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喻红秋等,及来自东盟国家部分官员、驻华使节,国际组织负责人,部分学校校长、专家学者及留学生代表,中国部分高校及科研院所负责人和专家学者,贵州省部分学校师生代表等出席开幕式。
教育交流周硕果满枝
中国与东盟地理相邻,文化相通。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已成功举办了5届,经过双方的精心培育,中国-东盟这棵友谊之树已经枝繁叶茂,并结出累累硕果,为密切中国-东盟的教育交流和合作发挥了突出作用。5年来,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高校、驻华使馆,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盟秘书处、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中国-东盟中心等机构的2100多人,参加了圆桌会、研讨会、论坛、巡展、夏令营、研修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发表了《贵阳声明》,签署了270多份交流合作协议,参与承办活动的单位也从最初的1个扩展到本届的17个,影响力显著增强,成为中国和东盟人文交流的重要载体。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积极推动“双十万计划”,扩大留学生交流规模,鼓励双向交流。中国政府大幅提高了为东盟国家提供的奖学金名额,至2012年底,东盟在华留学生总数已突破6万人,中国在东盟各类留学人员逾11万人;重视语言学习,推动国别和区域研究,深化相互了解。中国开设了所有东盟成员国的语言专业,并积极推动东盟国家的汉语教学。目前东盟十国共建有29所孔子学院和15所孔子课堂。同时,中国教育部支持贵州等省份发挥区位优势,结合本省区的发展特点,通过多种形式推进与东盟国家开展教育交流合作;推进人力资源培训合作,加强人才培养。目前有10个面向东盟的教育培训中心挂牌成立,为东盟国家培训更多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中国教育部设立了“发展中国家硕士项目”,委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先后招收了东盟国家30多位高级官员,有力增进了中国-东盟的高端人才交流,还每年面向东盟国家举办短期培训班,邀请东盟学者,每年来华东盟教师、学者千余人次。
贵州教育交流成效显著
近年来,贵州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的指导下,教育开放领域充分利用临近东南亚国家的地缘优势,取得了长足发展。为推进中国和东盟国家在教育领域的务实性合作,自2008年起,由中国教育部、外交部、贵州省人民政府在贵州,共同举办了5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
贵州以国际视野坚持开放创新,加强区域合作,推动持续发展,落实协议倡议,竭力履行每届“交流周”所签署的协议内容,调动整合各方资源,积极参与中国与东盟的交流,努力拓展双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竭诚为双方深化交流合作搭建平台,在促进双方人文交流的同时,努力拓展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经贸合作,不断加强与东盟国家在教育领域的互利合作,走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开放之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受到多方好评。
自2012年起,贵州被教育部纳入边境省份中国政府奖学金自主招生计划,每年获招收20名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给予每人每年一定的经费资助。贵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成为首批10个国家级“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之一,面向东盟国家打开提供电力专业人才的大门;贵州省教育厅实施了“高校专业课教师外语能力提升工程”,鼓励高校选派对外汉语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学生及教师到东盟国家学校任教,先后派出120余名汉语教师志愿者到孔子课堂、汉语培训中心、中国文化中心等任教,鼓励高校开设东盟语种专业,建立中国-东盟学术论坛基地和中国东盟研究中心等学术机构;支持贵阳市花溪区,邀请接收新加坡、泰国有关学校师生到贵州游学,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与东盟国家教育界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将2014年定为“中国-东盟友好交流年”,并郑重承诺今后3至5年,中方将向东盟国家提供1.5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向亚洲区域合作专项资金注资用于深化人文合作,贵州将为这一决策的实施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