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来看,立于旅游业转型升级视野下,我们建议旅游景区采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即委托管理或合作经营管理模式,其最大特点是将旅游景区所有者与管理机构(管理公司)或经营者分开,避免了旅游景区所有者既做监督又做管理,同时还做生产的局面。新形势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强调的是市场思维,这种思维有利于解决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繁杂、管理方式多变,旅游景区普遍存在专业管理人才缺乏、景区基础设施薄弱、提升改造投入资金不足等问题,最终导致许多景区管理水平低下,不能适应当下旅游市场需求,忽视可持续发展战略,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旅游景区的发展。
所以,一个优质的旅游景区须构建一套既有利于生态资源保护,又有利于景区经营管理的体系,这对我国多数旅游景区来说是一个现实而值得研究的课题,尤其是当前立于旅游业整体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之下。
管理现状
景区的经营收入绝大部分来源于门票,以及少数的附加运营项目。受限于多种因素,许多景区的多种地方特色经营活动一直开展不顺利,无法形成产业链,外加景区自身管理成本高,故而经营效益不理想,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旅游资源合理开发的限制。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万多家旅游景区中国有制旅游景区比例在80%以上,且大多数旅游景区身兼多种资源类型。如山西乌金山森林公园,是集佛、道、儒三教及自然风光、游乐设施于一身的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繁杂,对景区管理者的综合能力要求更为严格,国内类似景区普遍属于这一现状。
景区管理现有企业化管理和非企业化管理两类。企业化管理包括国有企业经营、股份制企业经营、民营企业经营、整体租赁及合租经营四类,非企业化管理又分为具有行政职能的管理与不具有行政职能的管理两类。
困难和问题
我们从政府自营管理、转让租赁经营管理模式、现代企业管理三种模式下浅析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政府自营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是由政府成立的管理机构(管理公司)对景区进行经营管理,实行财政统收统支。这种模式在景区发展早期具有明显优势,政府可以全面协调各职能部门,统筹整合社会资源。但是这种经营管理模式下的旅游景区出现了诸多问题:
1.政府可能将景区作为摇钱树,尤其是一些落后的地区,景区是政府的一个重要财政来源。而这部分财政收入,政府会用于其他的财政补贴项目,从而削弱了对景区自身的经营管理投入,或者根本不可能有余钱用于对景区的保护和开发。
2.许多旅游景区范围大,超越了县、市管辖的范围,反而会出现分而治之,争夺旅游资源和客源的现象。
3.经营过于保守、传统。经营项目设置陈旧,经营方式老套,造成与旅游消费市场脱节、盈利薄弱等现象。
4.管理上由于责任管理者缺位,导致人浮于事,效益低下,或成为接待景区。
5.一些乡镇自行管理的旅游景区,其管理模式看似与县市级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相类似,但在开发投资力度、景区规划、配套服务、专业管理方面明显低于专业景区管理公司、县市级政府管理的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