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儿携程“领跑”投诉榜
根据《中国网民旅游休闲生活与出境旅游消费状况调查》此前一项调查显示,高学历、中高收入的中青年人群,已经成为具备旅游习惯的网络消费主体,他们的出游方式趋于网络化、自助化,75%的网民会选择在线网络交易进行旅游消费。而令人尴尬的是,消费者的维权机制并没有因互联网的发展而更加便利,投诉无门仍然是“头疼”的问题。
此前根据人民网旅游3·15投诉平台监测,2014年11月份旅游3·15投诉平台共收到有效投诉73条,回复25条,回复率34.2%,近半旅游投诉涉及在线旅游企业。数据显示,11月涉及在线旅游企业的投诉中,去哪儿网的投诉数量最多,占投诉总量的16.4%,其次为携程旅行网,投诉数量占比为15.1%,二者合计占在线旅游企业投诉总量的近七成。从投诉内容来看,服务质量、产品质量、旅游合同、售后服务是投诉的主要方面。
另外,上海市旅游质量监督所《2014年12月旅游质监简况通报》显示,上海携程国际旅行社、同程国际旅行社(苏州)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北京途牛国际旅行社上海分公司、上海驴妈妈兴旅国际旅行社分列投诉件数的1、2、4、5位,被投诉的事由涉及酒店房间的预订、签证未办出之后的退款纠纷、出境游的人身意外伤害纠纷、出境游行程变更纠纷、欧洲游遗漏景点纠纷、港澳游自费项目、欧洲游购物退货问题。就投诉来看,业内人士指出,在线旅行社涉及的投诉比传统旅行社稍高,这是由于在线旅行社体量大,虽然投诉比例很低,但是仅仅看数字还是比较高的。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被投诉的事由有相当一部分是出自在线旅行社和传统旅行社合作推出的项目。而在线社与传统社之间的合作以及制约,还需要一个较好的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机制。
再如近来很火的出境游中,未成行纠纷、变更行程等投诉焦点也愈发突出。此前也有消费者投诉,“双十一”在阿里旗下去啊旅行网上订购了春节期间的美国9日行,只需7999元,然而近日却被旅行社告知,预订产品因为“不成团”,所以无法成行。对于“双十一”、“双十二”期间推出的一些明显低于市场价的出境游产品,有业内人士就曾指出,这种手段实际上是“尾单的提前预售”,适合的是长期切位(包机),即那些大规模运作目的地线路的批发商,这些批发商的目的是跑量,先用预售的方式圈钱包机,再根据情况待价而沽。如旅行社能以更优的价格把舱位卖掉,就让原先低价预售的客人换日期,大不了退钱。如舱位卖不掉,那些客人就是用来保底的“替补队员”。如真正无利可图,旅行社大不了宣布“未成团”,解除合约。
由于旅游电商存在涉及环节众多、责任相对模糊不清、尚未形成统一行业标准等问题,以至于许多消费者在通过在线平台购买旅游、出行产品后,一旦权益受到侵害,也只能吃“哑巴亏”。“旅游维权难由来已久了,而事实上在线旅游企业诚信水平基本上还是高于平均值的,对他们而言无形商誉更加重要。”一位旅游行业人士坦言,“当然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逐步规范。”
“当前电商市场中非常缺乏契约精神,过去我们对创新过度强调,忽视了诚信。而这是电商经营者和消费者都必须严守的法制精神。契约精神包括三大元素:契约自由、契约正义与契约严守。在实践中,漠视契约自由、行政管制滥用的现象很多;漠视契约正义、霸王合同的现象很泛滥;漠视契约严守、言而无信的现象也很严重。电商经营者既要看到眼前有形的利益,也要看到无形的品牌利益,寻求消费者与经营者多赢共享的经营之道。”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法学院教授刘俊海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