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新域名
www.66gz.cn

您现在的位置: 贵州旅游在线 >> 旅游时讯 >> 正文

乡村旅游为何越来越热?

  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三四十年前我国农村使用的不少工具废弃了,如耕地的犁、量米的斗,以及独轮车、纺线车等,就连农村的孩子对这些物件儿也感到陌生。

  近年来,城里人对乡村风光的向往与日俱增,绿色的田野、老旧的农具、新鲜的农家菜,重新唤起了人们对于乡土风俗的某种眷恋。

  “‘上山如猛虎,过河水上漂’,这说的是独轮车;‘木龙,木龙,越摇越红,供吃供穿,确保平安。’这指的是纺线车。”陕西西安临潼区72岁的李树森,一边把玩着自己做的木质农具模型,一边念出了父辈教给他的儿歌。

  2010年开始,干了一辈子木匠的李树森和老伴王月琴凭借农村生活经验,开始把老农具用桃木做成“微缩版”,这些工艺品不仅按照比例复制,板车的轮子、风箱的把手都能够移动、伸缩。“做农具太费工夫,不赚钱,但我就是想给后人们留下点东西,让他们知道祖祖辈辈在农村的生活是啥样子的。”王月琴说。

  如今李树森的这门手艺已经被命名为“栎阳木刻”,入选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家里的一间屋子摆满了各色农具模型。老两口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年轻人了解传统的农耕文化。

  有这样梦想的人不只李树森。住在临潼区行者街道的70岁退休医生唐迁,称自己是“农具收藏家”。他的藏品,都是一件件落满灰尘、沾满泥土的旧农具。

  他家有一处院落,专门用来存放从陕西各地收集来的“宝贝”。“这是平原犁、这是山地犁”,老唐仅从微妙的弯曲就能分辨出农具的不同之处。小到麻袋、大到要用马拉的硬轱辘大车,以及对方在院子的各种磨盘、碾子,这些被不少农村人随意丢弃的老物件,都是手搬、车拉一件件运回院子的。

  “以前用镰刀一个人一天也就收几亩麦子,现在联合收割机过去几十亩麦子一扫而光。现在的工具确实先进,但人们以后要回想起以前的农村生活,没有我收集的东西靠什么回忆?”唐迁说,退休后的他完成了骑行新疆和西藏的愿望,而打造起陕西农耕文化博物馆,则是他如今的又一个梦想。

  “越是成天走在水泥路上,我就越想念以前每天上学时踩过的山间土路甚至泥路。”59岁的白向吉是西安的户外运动爱好者,从农村里走出的他,对于乡间的气息有着特别的情愫。“只要去爬山时看到农具、水井、老黄牛,我都会回忆起以前单纯的满足与幸福。乡村游流行是好事,对年轻人来说,是感受祖辈、父辈们的生活。”

  “城市病催生了乡土游的红火,也是人们越来越向往乡村的原因。”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张凌云教授说,城市的噪音、大气污染,这在农村中还是很难见到的,而农村的设施、环境,以及吃到的菜肴,让不少人产生新鲜感。

  民俗文化展示、农耕文化互动体验、特色民间美食品尝,是乡村旅游受到青睐、吸引游人的独特之处。更深层的原因,则是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乡土情。



旅游新闻报料QQ群:131380194
 
 
 
 
 
作者: 郑昕 文章来源: 新华网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15-06-12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内容
贵州旅游在线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广告服务隐私保护招贤纳士合作伙伴网站团队帐号信息

本站为中国景观村落和经典村落景观评选申报贵州工作站
贵州旅游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法律顾问:腾辉律师事务所 
  旅游业务:贵州黔中行旅行社 旅行社许可证号:L-GZ00397 icp 网站备案编号:黔ICP备10200780号-1 gabeian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380号
电话:18985589677 地址:贵阳市南明区晒田坝路鸿源居6栋17号 邮政编码:550001
支持单位:贵州省民主建国会 贵州省艺术摄影学会 贵州省写作学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黔B2-20030008  黔新出网版准字006号  贵州省通信行业协会理事单位
广告代理:贵阳金钥匙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手机:18985589677 
贵州旅游在线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