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梅:此次展览设立的“再一起:传统手工与当代艺术叙话”延续花旗贵州手工业发展项目在贵阳举行的“跨界贵阳公益艺术沙龙”的传统,手工纸和当代艺术的结合,以贵州手工纸为媒介链接传统手作和当代艺术。所言“再一起”,是艺术家和手工纸再一次遇见,在北京再一次表达传统手工在现实世界的不同表达方式。你来看过第一次跨界展览,有何印象?手工纸和当代艺术的结合与创作实践,你所知的艺术家实践可否与我们分享一下?
赵峰:是的,我记得是2012年夏天我回贵阳办事。在离我家不远的地方有一座贵阳少有的民国建筑,据说原来是民国一位要员的公馆,很有特色。“跨界:贵阳公益艺术沙龙”展就在那里举办的。我在回家路上看见展览的海报,参展艺术家很多是我熟悉认识的,就进去看了。那是我与“跨界”展的第一次巧遇。“跨界”展当时给我的感觉很特别,以往贵州稍具规模的群展和联展基本都是体制内的选拔展或主题展居多,而“跨界”展却是一个真正由机构组织的学术展。所以我认为第一次“跨界”展除去学术意义外,更重要一个意义是让贵州当代艺术环境多元化了。
手工纸和当代艺术的结合与创作实践。我个人认为手工纸在艺术家创作过程中应该是比较奢侈的材料选择,因为它制作工艺复杂、人力投入大、产量极少、价格贵,所以能获取这种材料的渠道和数量也是很有限的。一般艺术家在选择手工纸进行创作时大概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把手工纸做为自己作品的创作主材之一,强调材料本身的表现力和形式感。他们会利用手工纸特有的质量、色泽、纹理等来表现他们的作品内容,在作品表现形式上凸显手工纸的独特魅力。另一种情况是喜欢挖掘材料本生的“手工”意义,他们崇尚“手工精神”。他们会对手工纸传承脉络更感兴趣,喜欢手工纸背后的历史故事和社会化程度。他们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与手工纸的“手工精神”互动更多一些。
从以上说到的这些情况来看,“花旗贵州手工业发展项目”研究保护的成果在学术上确实给艺术家在互动创作中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支持。不管是手工纸材料本身还是历史背景文献整理提供,都是激发艺术家创作激情的源泉。
小梅:此次参与的创作的艺术家都是你熟悉的艺术家,这些青年艺术家参与到展览中来,他们的经历和传统材料有何关系?他们以往的创作中如何与手工纸有紧密的集合?当你和他们共同参与到此次展览中来,他们如何看待与贵州手工纸创作经验?艺术家此次创作的作品,有哪些故事和特征?能否给我们仔细地一一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