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梅:一些艺术大师号召的亲身体传的艺术精神是工匠式的手作精神进入自我的艺术创作实践中,传统手工的文化精神如何在艺术家的日常艺术创作中呈现和表达?此次展览作品的创作体验中,青年艺术家与贵州贞丰手工纸的相遇,如何呈现了工匠式的艺术创作精神?
赵峰:我始终认为给人类社会进步带来巨大贡献的个人就是大师或巨匠,人们在社会实践运用中往往得益这类前人的技术启发或精神引导。就像达芬奇和毕加索,他们的作品至今还养活着全世界成千上万的艺术从业者及与其相关的人们,这是一个不争的现实状况。所以,我们膜拜大师与巨匠。我们一直学习他们的精神,并希望得到他们技术的传承。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进步,很多技术被完全革新替代,慢慢的我们都开始习惯只膜拜大师与巨匠的精神,淡忘他们的技术。其实这种技术也在悄悄的转化成一种精神被少数执着的人们学习并传承着。这就有了今天的“手工精神”,与之相关的技术和产品也成为了当今人们作为学术研究的对象。
本次参展的艺术家们与贵州贞丰古法造纸的相遇,其实也是他们无数次在艺术创作中与材料相遇的其中一次,但这一次与材料的相遇让我们艺术家得与1400年前的材料对话,再一次实现了艺术家自我手工精神与传统手工精神的互动。
小梅:花旗贵州手工业发展项目首次跨界理念的提出,在于“打破边界,重获自由”。在城市和乡村、传统和当代、精英和大众、手作工匠和艺术家以及学术和媒体等各种界面的文化互动和参与中,探知传统手工纸和当代艺术的跨界合作,以跨学科和跨媒介的互动和体验,传统与当代如何互动以实现传承?
赵峰:我觉得花旗贵州手工业发展项目的团队很了不起。他们在组织整理出版大量学术文章与学术活动的同时做了更多的社会推广活动。我认为对传统文化最大的保护就是社会推广,众人拾材火焰高!有了社会化活动和关注才能真正得以传承。为此,我要向花旗贵州手工业发展项目团队及自愿者们表示真成的敬意!
小梅:对【跨界:寨生——花旗贵州手工业发展项目2015年北京展览】之“再一起:传统手工与当代艺术叙话”艺术展,你对策展有何思考?对展览有何期待?以后的传统材料和艺术的结合会是一个什么方向?
赵峰:本次展览的理念就是通过跨界,产生互动,得以传承。希望展览能得到更多社会关注,在以后的互动活动中更好玩儿,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