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的彝族古剧《撮泰吉》应邀亮相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一一一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记者了解到,该局2005年,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贵州省艺术家经过实地考察、调研后,经过挖掘、整理,将原生态的撮泰吉表演搬上舞台。
记者了解到,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的演出从10月12日至26日,演出地点分别为中国评剧大剧院、民族文化宫大剧院、梅兰芳大剧院、长安大戏院、中山公园音乐堂。本次会演同时也是为2016年的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做剧目储备。
尾声剧照 彝族古剧《撮泰吉》总策划、总编导黄湘告诉记者,该剧此次进京展演共演出两场。撮泰吉是流传于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板底乡的一个民俗表演项目。它世代流传于中国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苗族自治县板底乡曙光村裸嘎寨,上个世纪80年代被文化采风发掘出来,以其神秘的表现内容和古朴诡异的表演风格,立即引起观众及文化界的极大关注。据传承人介绍,这个剧目至少经过了五代人以上的传承,在村里已经演出了200多年。”
黄湘说,这部充满祭祀仪式典礼的彝族古老戏剧,表现了从猿到人的进化历史,保留了原始戏剧的经典形式,展示了“万物有灵”的信仰理念,张扬了奉献牺牲的民族精神。
第一场《魂附》剧照 中国当代戏曲理论家曲六乙评价说:《撮泰吉》是中国戏剧的“活化石”,至少把中国戏剧史上推500年。戏剧大师曹禺说:中国戏剧史应该重写,其源头就是《撮泰吉》。2005年,该剧被文化部非遗司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悉,原剧是在荒山野岭或村头场坝上表演,时长大致为10分钟左右。2014年下半年,由贵州省著名编剧、导演、策划人黄湘担任总编导,集合一批国内知名专家对其进行了精心编排、丰富加工和创新打造,将其搬上舞台进行演出,在不破坏原始戏剧韵味的基础上,加强了该剧的情节吸引力和戏剧张力,使该剧目更加具有可看性和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