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以特色小(城)镇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讨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大卫说:
城镇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在区域空间上的聚焦,它的直接表现形式,是农村人口逐步转移为城镇人口从而不断推动城市发展的过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非常明确地提出了我国城镇化战略的总体思路:
一是“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二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即推进以人为中心的城镇化,包括以稳定就业为考量,鼓励其在城市落户和在农民居住地就近就业等。
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这些重要精神,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城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思想体系既尊重经济规律、城市发展规律,高度重视城市群和中心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的高效性和龙头作用,也全面把握了中国幅员辽阔、区域和城乡发展差异大、环境资源承载能力不平衡、规划及土地二元体制障碍等基本国情,把中小城镇的发展、乡村的繁荣与发展进行了统筹考虑。
发轫于浙江的特色小镇建设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
从浙江的实践情况和全国推广的情况看,特色小镇建设的意义在几个方面已经充分体现出来:
1.特色小镇建设已成为城镇化的重要内容。
它既促进了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承载了人口集中和公共服务的功能,又丰富了小城镇建设的内涵。
2.特色小镇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
它推动城市要素向城郊或乡村流动,促进了小城镇的繁荣,助推了乡村文明的传承和进步。
3.特色小镇建设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它为小城镇创造了大量的二、三产业就业机会,可吸引农村劳动力的就近就地转移,同时为城市营造了新的生态宜居空间。
在特色小镇这一特定空间,创业就业者、游客、居住者及当地居民的身份互为转换,促进了城乡的融合。
4.特色小镇并不是小城镇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身,但它的出现打破了我们过去在城市空间结构(城镇体系、村镇体系)和城镇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县域经济、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传统思维和套路。
它唤醒了长期沉寂的农村财富资源,为小城镇建设创新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型城镇化和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一种新的实现形式。
目前,特色小镇发展正如火如荼,但也确实有些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避免因无序造成偏差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尤其要防止出现把特色小镇变成另一种形式的房地产开发。 我认为要避免特色小镇建设的走偏,应着重增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引导:
1.对大部分特色小镇,要守住它的田园风光,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资源的转化和循环利用,建设好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设施,让它多保留一份农业绿色和农村应有的纯净风貌,也就是习总书记要求的“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使其成为不同于大都市的宜居空间。
2.要在尽量保留农村文化肌理的同时,重视特色小镇现代、健康文化体系的塑造,增加小城镇的观赏性和体验性。
过去几十年,乡村在流失各种有形的资源要素的同时,文化要素、元素流失现象也非常严重。
相对而言,构建现代农村社会文化体系的任务非常紧迫。
独特的文化元素是小镇活力和永续发展能力的关键,多元和专业、时尚和传统、风景与风格、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及都市文明如何组合搭配融合都要有好的规划设计,切忌粗制滥造、暴殄天物。
3.在产业特征上,要注重一、二、三产业的结合,要为附近居民就业创造更多机会。
一些高水平发展起来的小镇,应该把相对集中的产业向产业链配套、产业集群甚至产业生态圈上引导,使特色小镇的产业既开放、又有现代活力。
发展建设特色小镇,主要靠市场的力量。
但因为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复杂性,要求政府不但不能撒手不管,而且要在规划和政策引导上下足功夫。
一些现代产业和新业态集聚的特色小镇,改变了传统的乡村治理架构,要求政府尽快架起现代社会治理的平台。
另外在改善公共服务、建设基础设施、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一些财税、统计、融资体制机制配套改革上,也需要政府的高水平管理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