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金周还未到,居住在贵阳花果园的个体户王平,就已计划好要带读初一的儿子到花溪区黔陶乡赵司村和骑龙村游玩,让孩子沾沾清朝大学士、大诗人周渔璜和今年高考全省理科状元姜君的灵气。像王平一样想带子女到花溪区玩的人家还有很多很多。“十一”黄金周未到,但花溪乡村旅游的气氛日渐浓厚。
近几年来,花溪区“乡村旅游”快速增长,丰富城市居民闲暇生活,发展花溪区农村特色经济,拓宽致富门路,开发地方资源,激活消费市场。今年“五一”黄金周全区共接待游客67.51万人次,与去年同期比增长17%,旅游总收入1588.70万元,与去年同期比增长47%。400余家宾馆、饭店、农家山庄、度假村等旅游企业共接待游客总量48万人次,旅游收入1401万元。乡村旅游不仅为“离土不离乡”的近郊农民提供了一条新的致富道路,还带动了全区旅游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全国旅游业蓬勃发展,花溪区首先提出了“旅游兴区”的发展战略目标,合理确定了发展旅游经济、规划乡村旅游的总体目标,并积极进行旅游体制改革、强化行业管理,加强旅游资源的整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并健全和完善旅游管理委员会职能,统一协调分工,划分服务领域和服务责任,防止无序竞争。还通过各种渠道聚合企业和农家乐、旅游点等的力量,达到规范化经营的管理。先后有13个乡镇发展了乡村旅游,占全区乡镇总数的86%。目前全区共有农家乐山庄、餐饮服务点等旅游企业400余家,经过几年的发展,花溪区的乡村旅游已逐步显露其发展特色。
依托景区景点,与生态旅游协调发展。花溪区农家乐大多与景区景点相匹配建设,相依赖而发展,成为大旅游背景下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依托于镇山民族文化村的农家乐群,使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融为一体。
依托特色资源发展。花溪“大寨农业生态观光园”,以奇瓜异果为其主要特色产品,附加儿童游乐园、野战园等,走发展科教观光型乡村旅游的道路,2005年经国家旅游局验收,获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松柏山水库片区获国家级水利公园称号。
依托陆路交通发展。花溪有321国道、西南环线和101、108两条省道贯穿全境,借助便捷的交通优势,使得沿线的农家乐山庄等旅游企业得以迅速发展,市场拉动力增强。小碧乡龙洞堡机场至花溪路段、花溪至青岩古镇路段以及花溪至天河潭景区路段突出。
依托家庭经营,引入多元开发发展。花溪区整体上的乡村旅游是以当地农户为投资主体。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升温,外地投资者、城市下岗职工,甚至一些部门把眼光投向这一新兴领域,使乡村旅游的开发日趋多元化。花溪祥和山庄、园中苑、回归园、栖碧山庄、鹿鸣山庄等都是外来投资者投资经营。
同时,花溪发展乡村旅游使农村对环境卫生的整治成了经营户的自觉行为,激发农民自觉学习文化知识的热情,有效解决了部分农村富裕劳动力和城镇待业人员的就业问题。镇山村自1990年发展乡村旅游对外接待以来,2005年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年人均纯收入达3000余元,与1994年相比翻了10番,年均旅游业产值近180万元,带动村旅游服务业人数近300人,并于2002年7月建成贵州镇山村布依族生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