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李裴,出生于红色老区遵义,1977年考入贵州大学中文系;现任中共贵州省委副秘书长。
高考,一座特定时代的纪念碑,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史的一个重要标志。高考,多少人的泪、汗、血?历史,谁也抹杀不了,对于一个民族,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恢复高考30年,应有话可说。
高考对我是一种运数。1977年那天早上,初冬的天空阴沉得像一个被抢走了男人的老婆娘的脸,可是对我,“没下雨就是好天气”。赶到青瓦白墙的考场,石灰粉刷的气味十分刺鼻,座位,竟是3年前的老座,有桌面刻字为证。
高考对我是一声惊雷。与二哥同行,背着百十斤包谷,从山里回县城赶考,3个多小时跋涉,狂风骤至,暴雨浇面,一道闪电拔地而起,四野苍白,炸雷震耳欲聋。雷击点距我哥俩仅两三米。拿到准考证,刺痛了县“大院”里一帮人的神经,那位总是引“老大粗”为自豪的头头,瞪大眼睛:“我儿子都不敢报考大学哩!”满脸不屑。我发誓,一定要考好;我相信,一定能考上。
高考对我是一个美梦。上大学是我自小学三年级就有的一个梦,但却被历史剥夺了学习的权利,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痛苦,一种什么样的摧残。在县城灯光球场辩论,县教委冯主任铁青着脸,恶狠狠地说:“反正你得不到上学。”这不是不讲理吗?那年代还有啥理可讲!但碾作尘泥香如故,我以为,这是文化的力量,总期待梦想成真。因此,摸爬滚打于沟壑纵横的大茶湾生产队当知青的日子,挥汗如雨、疲惫不堪地在仅1米左右的掌子面挖煤,在尘土飞扬而燥热的砖瓦窑做工,在刺骨寒风猛刮的悬崖上抡二锤打炮眼,在喘不过气来的挑粪上山的劳作中,我相信着“天生我才必有用”,相信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高考对我是一种追求。梦想着某一天上大学,对知识的学习始终不敢懈怠。煤油灯火苗下,再累也要看几页书。订阅当时仍发行的《解放军文艺》、《河北工农兵画报》,新到一期,总是欣喜。
高考对我是一种公平。恢复高考,实行高考制度,广大青年获得平等竞争的平台。如果按照真理被践踏、斯文皆扫地的文革逻辑,我连考试的资格都不会有。当时到区教办报名,石主任说:“你都可以报考?大学是你这样家庭成份的人报考的吗?”好在报纸在手,历史的滚滚车轮谁能阻挡?
高考对我是一种激情。通过高考上了大学,校园里到处燃烧着求知的渴望和青春的憧憬。教室成为战场,抢凳子、占座位,都想离知识更近一些,离文化更近一些。不分清晨黄昏,不管雨雪阴晴,不论白天黑夜,听课、阅读、默记、朗诵,是为一道学习大潮的美妙风景。我成了翻腾于这大潮中的小小一分子。
高考,在我始终是一个神圣的字眼。抚今追昔,我有理由大声说,如果没有当年的高考,文化的命将继续被革,那些特权阶层、那些既得利益的坏蛋仍会高唱着“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歌谣,哪里来大批英才的成长?哪里来思想观念的解放?哪里来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哪里来中华民族文化的逐步走向复兴?
人说“三十年河东”,我更爱“三十而立”。在全球化、个性化、多元化趋势下,如何构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高考身负重任。可以肯定的有一点,先进文化是高考的魂。毛泽东同志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高考已茁壮成长,高考正自强自立。当高考更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土壤,贯之以“全球眼光,民族精神,尊崇求是,追求真理”,高考必将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柄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