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玄天洞之前,我对玄天洞一无所知。因采风来到这里,才有幸知道洞中的传奇。
玄天洞位于息烽县城东北,距县城8公里。明朝末年,四川道人月天云游至此,见古洞气势恢宏,认为这是一个修炼的好地方,便请山中村民在洞里修了两间小房子,因无需遮雨,只需防尘,就用修房子时剥下的树皮盖屋,房子有了一个诗意的名字,叫木皮庵。月天道人在洞子里供玄帝像,山洞因此始名玄天洞。洞内面积3400平方米。据史料记载,鼎盛时期有玉皇殿5间,三官殿3间,上殿7间,下殿9间,加上厨房、居室,竟达30余间。大洞里有小洞,不知其深浅,洞底有一股清泉,用笕接进厨房,可供数百人饮用。月天道士开始布道,临近数百里的人都有人来进香听道,一些达官贵人也慕名前来游玩。这里成了道教宝地。
不过,让玄天洞闻名天下的并不是道教,而是抗日名将杨虎城。
1936年,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蒋介石命令张学良和杨虎城的东北军在陕西“剿共”。在与红军的作战中,杨虎城发现红军越打越强大,同时对蒋介石放弃东三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不满,认为大敌当前,应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应继续“剿共”。蒋介石到西安督战。他和张学良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迫使老蒋同意并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蒋回南京后,先是把送他回南京的张学良囚禁起来,第二年7月,又以让杨虎城出国考察为由,解除了杨的兵权。杨虎城先后到英、法等国考察,抗战爆发后,他从伦敦致电蒋介石,要求回国参战,蒋回电“继续考察”,杨虎城不听蒋的劝阻,于1937年11月由法国径自返回。一到香港,就被戴笠监视,次年在武昌被囚禁。几经辗转,1938年被押送到贵州息烽,在息烽集中营关押月余,戴笠觉得这里离川黔公路太近,担心发生意外,经过一番考察,将杨虎城一家三口转移到了玄天洞。在这里一关就是八年。
玄天洞在一座大山的腹部,这里山高谷深,地势险要,现在水泥公路可直抵洞口,当年却只有一条小路可走,本已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可军统还是不敢大意,看守竟达280余人。而杨虎城一家,加上来到这里后生的女儿杨拯桂,才四口人。
洞内潮湿,并不适合人久居。当年杨虎城和夫人谢葆贞就经常生病,经过多次交涉,才同意他自己出钱在洞外的山坡上修建了两间简易木瓦房。生活条件恶劣倒在其次,情绪上的压抑和人身自由的限制才是真正的毒药。杨虎城有一次对前去看他的戴笠说:“你告诉蒋某人,要么放我回去抗日,要么干脆把我杀了。”可见其愤懑程度,几近生不如死。杨虎城只能在小范围活动,有时也可以由一名特务陪同,到附近的山上看看,但晚上绝对不允许出门一步。据说他当时总是沉默寡言,一点也不愿提过去的事,一到晚上就在油灯下看书。
将军的心情我只能猜测,不可能设身处地去感受,玄天洞虽然像一张大嘴,但它不可能说出片言只语评说人间冷暖。洞口有一棵500年树龄的樟树,想象中,将军忧郁寡欢时,闷闷不乐时,压抑得不到排解时,将军应当无数次拍过树身吧?冬去春来,无论风霜雪雨,无论烈日酷暑,古樟树总是威武不屈,巍然屹立,这应当暗和将军性格吧?
这棵古樟如今依然枝繁叶茂,树身上披着薄薄的青苔,生机勃勃好像正当壮年。不知它可否记得将军些许手温。说这里没什么看头的人,大概是觉得这里的风景过于简单,看了不过瘾,没有张家界的旖旎俊俏,也没有泰山的气势雄伟。但风景岂是眼睛“看”出来的,单凭这棵见证过熙来攘往的香客,见证过将军孤单的身影,也见证过今天的大树,不也是一处独特的风景?就以风景而论,山奇水秀的景不少,但没有文化底蕴,只能让你饱眼福,却不能让你抚胸喟叹,思之辗转反侧,以此说来,玄天洞是一处可贵的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