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岩古墓埋的是土司?
考古专家:墓葬不晚于明代早中期,墓主身份显赫
施工挖出古墓葬群
6月11日下午,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在对迎宾路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了这批古墓葬群。据负责此次工程的贵阳八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何大远介绍,当时工程进行到青岩镇南街村附近,挖掘机挖到一米多深时发现了整块整块的非常规则的石块,再往下一挖,三座墓穴慢慢浮现出土面。“见此情况,我们知道很可能是挖到了古墓,于是立即停止工程,并向当地政府进行汇报。”何大远告诉记者。
次日,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闻讯后立即安排专业人员到墓地现场进行实地勘探与调查。16日,由贵州省文物局、贵阳市文化局牵头,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贵阳市文物管理所、花溪区文物管理所联合组队入驻墓地现场,开始对墓葬进行紧张的发掘考古工作。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助理馆员杨洪告诉记者:“据史料记载,作为我省四大古镇之一的青岩古镇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这里聚集了明、清两朝的古建筑,是一座享有盛名的历史文化名镇。这次能在青岩发现古墓葬群,对于研究古镇的历史、经济、文化等均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研究明代的丧葬习俗具有较高价值。”
明代古墓曾遭盗扰
6月16日至20日期间,考古人员经过对墓地的勘探和发掘,基本廓清了墓地的分布范围和年代,以及单个墓葬的具体位置与形制规模等。据省文物研究所考古专业人员侯清伟介绍,该墓葬群的年代可分为明代石室墓和清代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两类。明代石室墓有2座,其中1座为双室合葬墓,这两座明朝古墓无论是规格还是做工方面都实属罕见,古墓是用厚重石块砌成,做工考究。而清代的土坑墓共有5座,其墓圹内有较多石灰颗粒,墓向基本一致。
“然而遗憾的是,这两座明朝古墓被破坏得较为严重,应该是早年曾被盗过。”侯清伟告诉记者,经他们考证,两座石室墓中的双室合葬墓可分前后室,后室又分双室,但墓顶局部遭到破坏,墓门也仅存一扇,且人骨架保存极差,仅存下颌骨、盆骨、股骨少许。同时,另一座石室墓墓顶基本不存,墓壁绝大多数已遭破坏,而墓底中部的石板也不存,由此推断这两座墓曾遭盗扰。
这里埋葬着土司?
古墓为何被盗,墓穴里埋葬的到底是谁?记者带着疑问采访了青岩镇南街村村民。
“不晓得,我一直以为这是一片菜地。”“听老一辈的人说这里以前是块墓地,但葬的是谁就不清楚了……”由于墓葬所在地的土层较厚,且50多年来一直被当作菜地使用,以至于记者连续问了10位当地村民,却无人知晓墓葬主人的真正身份。
“当地的年轻人基本上不知道这里是墓群,就算是60多岁的老人,以前看见过这片墓地,当时也只是2、3岁的小孩子,根本不懂什么。我们这些70多岁的,才略微知道一点点。”村民唐应勋老人对记者说:“以前,这里叫做刘家坟和金家坟,是一座坟山,到1958年挖铁路时用泥土盖了起来,成了如今的菜地,古墓也就这样渐渐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
据唐应勋老人讲,其实他所知道的这些,大多是从其父辈处听来的。“父亲说他也是听上一辈说的,这两座明代古墓是广顺金家的,金家当时是这里的土司,有权有势。土司过世后,其儿女花重金修建了这两座古墓。”唐应勋回忆道:“至于古墓具体是什么时候修的,花了多少银子,我就不知道了。”
明古墓主人身份显赫
古墓里埋葬的真是当时的土司?记者随后采访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助理馆员杨洪。
他说,目前,青岩古墓葬群的发掘和调查钻探工作基本结束,现已开始进行室内整理阶段。考古专家们经过半个多月对墓葬情况的分析,对墓葬价值进行了基本评估和可能性的推测。
杨洪介绍,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他们共发掘清理出青花瓷碟、瓷盘、酱色釉陶器、银簪、青铜烟嘴以及铜锁等随葬品。其中,从双室合葬墓残存的人骨摆放姿势可判断,其为仰身直肢葬,性别为女性,但年龄不明。而根据中国的风俗习惯来判断,男左女右,她旁边的尸骨属于男性。
“从其护墙并连等情况分析,该两座墓应为同时修建,其作为家族墓确切无疑。根据墓室所出瓷碟的形态和釉色等特征,并结合墓室有墓门等特点,可初步判断其年代应不晚于明代早中期。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十一年设青岩堡,因此,墓葬的年代当不晚于青岩古镇的年代,它们之间应有一定关系。”杨洪介绍。
另外,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专业人员侯清伟表示,从石室墓的规格来看是相当高的,而从石料上分析,这些石料应该不是当地的,而且经过精细加工,做工相当讲究。“尽管我们不能确定墓主是不是当地土司,但墓主应该十分富裕,属当地家族声望较高、身份显赫的大户人家。”
杨洪还表示,青岩古镇离贵阳较近,作为旅游胜地的青岩古镇没有与其时代接近的墓葬,实为遗憾。现在发现的墓葬,对青岩古镇作为整体旅游规划具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