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要走品牌之路
据介绍,乌当区乡村旅游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到2002年以前,都属于自发的,小散乱差,各自为阵,同质化严重,接待能力有限。“泉城五韵”从去年底开始打造到今年5月开放,效果十分明显。
陈明秀认为,乡村旅游不同于一个单独景点的开发,需要政府来强力推进。要做好乡村旅游,首先要有品牌。其次,要挖掘文化内涵才有特色,走出差异化。其三是政府部门要加强管理和服务,让景点能规范化,服务能标准化。最后是要加强宣传推广。
基础设施以及房屋改造等硬件有了,又如何破解服务这一软件难题呢?
“让星级酒店走进农家。”陈明秀介绍,区里邀请了市里21家星级酒店管理人员、厨师、有丰富经验的服务人员来到村寨,对经营户、商品示范户、游客接待中心人员进行了“一对一”培训,传授包括礼仪、餐饮摆台在内的多项实用技能,酒店厨师更是住进了农家,教授如何就地取材做出农家菜。
陈明秀说,星级酒店对农家乐的帮扶将一直持续下去,确保农家乐服务质量得到稳步提高。
“乌当模式”带来的启示
乌当区的特色生态乡村旅游,一夜之间脱胎换骨“麻雀变凤凰”,给我们带来震撼的同时也带来不少启示。
启示一:政府主导,打造品牌。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政府及其管理部门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是“抓”还是“放”,一直存在争议。乌当的做法是政府当仁不让“上位”,对旅游资源的总体规划和合理配置,快速改变“小、散、乱、差”的局面,整体打造品牌特色形成规模效应。比如根据“醉、古、美、福、情”五个旅游示范点的规划布局,道路交通住宿医疗等综合配套,文化品牌的整体包装与对外宣传等等,运用政府这只手强力推动。
启示二:投资拉动,典型示范。乌当区的财力并不雄厚,却单就五个乡村旅游示范点打造投入2000万余元,其中对经营户“1:1”补贴就达500万余元。用该区旅游局负责人的话来说,就是“政府要舍得投入,才会起到典型示范与拉动作用”。事实证明,政府2000万的投入拉动了社会资金和农户自有资金共5000万元直接投资。同时,政府针对性投入也发挥了“旅游扶贫、旅游助农”的良好效应,老百姓富了,政府的负担也就轻了。
启示三:规范服务,提档升级。在政府旅游主管部门的引导下,各乡村旅游点成立了旅游自治协会,对旅游服务的质量,行业竞争的秩序等进行规范,倡导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引导文明待客,细节留人。而在旅游产业成功打造走上正轨后,引导行业自治,政府在具体运作中适当放手,重心转向对本地区旅游品牌的整体营销推广,这也充分尊重了市场经济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