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为了让市民喝上洁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贵阳市坚持"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采取最严厉、最强硬的措施,带领广大市民进行了一场场生态保护"战役",成效显著。
一批污水处理厂陆续建成投入使用,去年底,贵阳市日污水处理能力已提升至近64万吨,这也意味着,贵阳市主城区的污水处理率将达到100%;近3年来,每年婉拒的耗能高、污染重、效益低的投资项目涉及金额都在300亿元以上;针对两条环城林带在一段时间内遭到蚕食、破坏的状况,开展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打响森林保卫战"专项行动,并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经过不懈努力,贵阳市生态保护"战役"战战告捷,生态环境大大改善。近年来,贵阳市还先后举办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讲座,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
同时,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在老百姓中也已落地生根。以环境优良、邻里互助、家庭和美为主要内容,贵阳市创建了一批生态文明社区和生态文明村,植树造林、种绿护绿活动在市民中蔚然成风。
75岁的周文伯曾是上世纪支援贵州"三线"建设的外地人。他说:"以前,贵阳给人感觉是脏、乱、差,现在的城市变化让人惊讶。我这个外地人,很自豪自己生活在贵阳。"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将'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写进政治报告,明确提出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007年底,贵阳市委八届四次全会文件中,如是阐述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背景和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要求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实现生产发展和生态良好的双赢。
贵阳市市长袁周说:"仅仅保增长、有速度不行,还必须调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换言之,我们要的是体现生态文明的经济指标。"
走进贵州开磷集团息烽磷煤精细化工工业园,或可帮助我们认识何谓"体现生态文明的gdp"。
园区一面墙上,写着几个大字:"三废榨干吃尽、开发新型建材、实现绿色发展"。工业园里,一排3万平方米的大棚惹人注目。
中化开磷化肥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刚说,工厂余热和经处理的废水用于栽花,"花是娇贵的植物。鲜花盛开的工厂,最能说明化废为宝,减少污染的效果"。
"开磷过去每年制造一座废渣山,随着磷石膏一步法研发成功,年产1亿块高强耐水石膏标砖线投产,该技术还可用于矿山采空区充填,年磷石膏消耗量在300万吨以上。这也意味着,每年可以'吃'掉一座废渣山。"刘刚说。
此外,园区建成投产的30万吨合成氨项目,每年产生5万立方米尾气,通过车用液化甲烷新能源项目,每天可从中提炼35吨液化甲烷,为贵阳市800余辆城市公交车提供清洁能源,一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