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在《字汇》编撰前,比较权威的工具书就是《说文解字》和《类编》,但检索繁琐,收录汉字有限。《字汇》是《康熙字典》问世前惟一完备的大字典,是明代至清初最为通行的字典。《康熙字典》的全书体例基本仿照《字汇》而成。新中国成立后所编的汉字词、字典虽然对部首分类进行了调整,但基本体例仍与《字汇》大同小异。因此,《字汇》开创了全新的字典体例,极具历史价值。开阳县考古工作人员介绍,这套《文成字汇》保存完整,是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极具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昨日,记者在开阳县楠木渡镇中和村村民姚自常家中看到了这套距今244年的字典。该书为竖排,雕版木刻印刷,共13册,外表暗黄,显示着其年代的久远。这套清乾隆《文成字汇》,有子(一二画)、丑(三画前)、寅(三画后)、卯(四画上)、辰(四画中)、巳(四画下)、午(五画)、未(六画前)、申(六画后)、酉(七画)、戌(八九画)、亥(十至十七画)十二集,另有首卷和末卷,共十四集。书长24.7厘米、宽16.8厘米,厚0.7厘米,上栏3厘米,下栏0.7厘米,每行22小字,为雕版木刻仿宋体印刷。
82岁的姚自常告诉记者,这套书是祖传下来的,家里代代相传。他曾想把这套书带到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去,希望能鉴定出个结果,但因年岁较高,行动不便,才被搁置了下来。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记载:《字汇》是明代梅膺祚所编纂的一部大型字典。梅膺祚,字诞生,宣城(今属安徽)人,明国子监太学生,一生沉游书海,著述多种,《字汇》一书最负盛名,为海内珍本。《字汇》成书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全书分为首、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和尾共14卷,收字33179个。《字汇》一书对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做了重大改革,将原有的504个部首归类合并为214部,并首创按笔画多寡排列部首和单字,使《字汇》一书更加实用,便于检索。
《字汇》突破“轻俗”“重正”传统偏见,采取了“正俗兼收”的原则,保存了大批古今俗字,适当选收了原有历代字典不收或漏收的汉字。因此,一些在《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中难以检索到的汉字在《字汇》中多能检索到,有考证核补的作用。《字汇》一书还备有“运笔”“从古”“遵时”“古今通用”“检字”“辨似”“醒误”等多种附录,从不同方面告诉读者正确书写、阅读和辨认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