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宝山,位于贵阳市城区东北宝山北路东侧,山本名“象宝”,以其形似象也。又名“照壁山”、“平顶高峰”,皆因山势得名。山脉走向呈西向东,林木萌森,拔地耸峙,列障排云,俨若屏风,昔有“翠屏”之誉。
相宝山远观形如画屏,又似一叶张帆待航之舟,逢春秋佳节,游人如织,历来骚人墨客留下不少题句于此。吴廷帧、朱文、邹一桂、王本玉、郑珍等均有游览相宝山的诗词传世,地方史志多有记载,这 些诗不仅有一定的文学欣赏价值,还是研究贵阳历史的重要史料。
现在碧云洞上方石壁还携有庆均书“相宝留云”,另一处为咸丰时贵州提督赵德昌书“黔阳半壁”,字大如斗,清晰显眼。
民国以后,寺宇渐败,寺僧寥寥。抗日战争时期驻兵于寺内,本已破旧的殿字又遭破坏。1958年大炼钢铁,山寺房屋被拆毁,寺院仅存屋基遗址,昔日旧貌,荡然无存。1983年6月2日,相宝山列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古人这样描述相宝山:
正北为相宝山,俗呼照壁山,去城四里许。山甚高,椎径线白,攀缘而登。上有古寺,塑十八阿罗汉像,颇庄严。又铜羊一,大铜镜一。相传旧时能照见人前世奸,僧惑村氓耳,今墨墨如翳矣!外有修廊,下俯断堑,远近诸山,俨与客对,岚福紫翠,晨暮百废,凭栏吟眺,泉别茶甘,宦游之极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