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油画传入贵州,据文献考证不足百年,滞后“西画东渐”的国史半个多世纪。1920年代初,始有黔籍后生赴英、法学习美术。今人于此得窥我省油画先辈切入点的标高。
民国年间,早期的桑梓海归率先在省城贵阳举办画展、招募学员,开传播、布道西画之先河;个别专事西画写真业务的民间画舫也肇始显现于黔中腹地;抗战时期,东部发达地区的许多艺术名流及京、沪、杭艺专师生也大举内迁,绕道湘黔,涌入当时的陪都重庆躲避战火,其中不少油画大家辗转于黔土,沿途自觉不自觉播撒下西画艺术的种子……上述几条线索互相交织,彼此缠扰,孰先孰后,殊难定论。其间,徐悲鸿、闻一多、吴冠中等响亮的名字曾在贵州留下足迹。
1949年后,新政府于五、六十年代曾向贫瘠的贵州分期分批输入不少新鲜血液,这些援边艺术人才落户贵州以后,一边创作,一边教学,与本土艺术家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先后为贵州美术界赢取过最早的的荣誉,也为我省教育界培养了一拨又一拨艺术新人。“文革”运动爆发后,尽管极左思潮滥觞,但贵州的工农兵美术却在这个节点得到出乎意料的发展,大批业余自学的油画青年脱颖而出。他们在阶级斗争、歌颂领袖、大批判或上山下乡等政治漩涡中,得到了淬炼和磨砺,为新时期的来临,做好了精神层面有待启蒙的人生准备。
改革开放以来,美院恢复招生,国门不再封闭。后起之秀多获专业深造,艺术学子顿觉眼界洞开。新人新作,不断涌现。1986年,贵州油画研究会应运而生。贵州老中青几代油画家,承前启后,开疆拓土。展览、研讨,频繁造势;走北、闯南,斗志昂扬。贵州油画在之后的几年不断实现零的突破,并持续释放出强大的创作活力。当然也凸显出深层次的学术软肋。几年后,油研会更名油画艺术委员会。艺委会在较长时间段肩负着引领这支队伍继续前行的职能。
如今,学界期盼已久的贵州油画学会终告成立,贵州中青年油画家又凝结起一股鲜活的能量。学会成立伊始即推出“学习、学术、学养”的六字理念,诚挚、谦逊地摆出一种学人姿态,倡扬专业精神,注重人格塑造,清晰、明确地为贵州油画的走向,标示出方位,学会承担着GPS的导航重任。
此次“多彩贵州 道中拾色——贵州油画学会年展首回展”不过是学会意旨之锋芒初试,其学术导向,已见端倪。而更多亮点,当还看后续,让我们共同拭目以待。
曾希圣
2016年7月
贵州油画学会理事长沈权宣布展览开幕
赵竹接受电视台采访
开幕式当天前来观展的市民朋友
展厅还设置了小型放映厅,播放展览筹备花絮。